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恭敬(妙海)
恭敬
(妙海)
“我深敬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常不轻
《常不轻菩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品,讲述释迦佛因地作常不轻菩萨行菩萨道的情况。
常不轻菩萨专修礼拜之法,凡其所见之人,不论僧俗,皆悉礼拜赞叹!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当得作佛。”即便有人用恶口辱骂他,他仍旧恭敬,因此称为“常不轻”。
常不轻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我们为何要修恭敬之法呢?因为要折服我慢!我慢是生死轮回的烦恼之一。若不能折服我慢,不能从内心去恭敬一切众生,我们就无法解脱生死,无法契入佛的大悲愿海!
古德讲:“我慢高山,不流德水。”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因为我们凡夫都觉得自己最了不起,故常看低别人,轻慢他人,甚至去攻击伤害。佛示现常不轻菩萨,就是要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我们用凡夫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那无形中就造就了无边罪业却浑然不知。
有人可能会问,我不轻视别人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要恭敬呢?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只因轮回久远,彼此互不相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待父母,朋友,善人或恶人,都用一颗真诚恭敬心对待。用完毛巾洗净晾干叠好,桌椅歪了摆放整齐,对待一切事物都用心认真,绝对不可敷衍塞责,有厌烦心。
其实这佛法如同说明书,我们如机器,为何机器在运转的过程中没有多久就坏掉了呢?
因为我们没有按照说明书去正常操作,没有用心去呵护我们难得的人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在生死与涅槃的彼岸中,我们不力争上游,则将会被业水推得很远……
恭敬身边的人吧!不仅是因为我们彼此有宿世的恩德,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最高气质!
海云继梦法师:法筵精点找到一处找到心海云继梦法师:法筵精点 找到一处找到心
昨天跟各位谈到,我们有同学
破参的情况,就是这种情况。
她因为注意鼻息,后来转入啊... 置心一处,
就一直安住在这里—风门,所以,
一切的妄想、尘境、干扰,她通通放下,
就这样,一直守住那个地方──置心一处!
「置心一处」,一直守住在风门。
甚至于色身的变化,她也不管了,
就这么一坐,连续五个钟头下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这五个钟头当中,她自己那个脚啊,几乎
快要断掉了,难道她不麻、不痛吗?这些
拉拉杂杂的麻跟痛,对她来讲,都是杂讯...
她就是只专注在「息」上面,在那一处上面,
其它的都不管! 所以,身体到底痛不痛,她
并没有感觉到,因为她已经不在意这些了,所以她没感觉...
可是,一等到下坐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花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脚才恢复知觉,
恢复知觉以后呢,她原来的脚病啊也就好了。
关键就在这里!在于你怎么样守住那个心!
你不要在那表相上转,
修行功夫就是「置心一处」。
心到底有没有找到嘛?
那一处到底在哪里呢?
把心放在那上面,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你不要再一直绕圈圈,缠在「数、随、止」上面,
那是在教法中所告诉你的一个过程而已啊......
我们一个行者的重点是:我这一条路要怎么走?
怎么走?「数、随、止」全部可以忘记,但是,
那一个方法一定要有,置心一处的方法:
你要找到心,找到那个位置,
把心摆到位置上,就一心专注在那上面。
我们在进行这个工程时,就把这个位置
设定在风门上面、设定在鼻息上面。
那么,
你透过鼻息的运作,专注在这里,
不要让心死了,或者飞走了、跑掉了! 所以,
息的变化、冷热、长短,种种状况,要看得清楚...
在整个过程当中,逐渐地... 你会
发现──重点不在鼻息的种种变化,
只要你守住那个心就好,
心在那个位置就好— 不要乱飞、乱跳、乱跑,
尘境、酸痛、麻痒,种种的妄想、各种意念纷飞等等,
通通放下、通通拋弃!
一再、一再的训练—
放下、放下、放下...
那数随止并不重要了,
放下、放下、再放下...
只要守住那个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