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素食就是指不吃肉,只吃植物性食物。这虽然也是素食的基本定义,但是素食者还有不同看法。
一,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
就好像驾车那样,一开始学习驾驶的人会问:如何开车?刹车?拐弯?车子坏了怎么办?……但是,当一个人学会驾车了,这些事情都不再考虑了,就会转而开始真正驾车的目的:节省时间到达目的地?为了谋生赚钱送货载客?为了驾驶郊游乐趣?……
谈素食,初尝素食的人都会很关注素食的问题,例如:怎么吃啊?吃甚么啊?如何吃得健康啊?……当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学会怎么素食了,这些事情就不在考虑之列,转而到真正开始素食的目的——“修心”。
很简单吧,选择“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经是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瘾”,这种心瘾某种程度就是指,一种长期的心烦意乱、内心不平静,也是长期吃肉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状态。

进一步看,不吃肉以后,不代表内心就一定平静。
人的内心还是会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环境变化所影响,但因为素食者平素内心经常保持平静,容易察觉到外在影响,不会情欲被带走了而不自知,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平稳。
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让自己心烦昏沉的食物,都尽量避免。
在典籍中,有不少记载说当时每于求道、求学,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主张斋戒。
如《南华真经》说:“颜+回问道于孔子,
孔子曰:汝斋戒,吾将语汝。
顔回曰:回居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
孔子曰:是祭祝之斋,非心斋也。”

而在这段话里面,孔子更指出了一个观点叫“心斋”,就是说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斋”,就是指内心的洁净、安宁了,有这种心态,才容易学好大道。
由此可见,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斋”更深一层,素食并非单纯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让自己内心清净。
二,素食是为了“身心合一”
透过饮食改变影响身心,这就告诉了人们,饮食并非单纯为了身体需要了。
人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比较多考虑是否足够营养?是否能让身体健康?
如何吃能帮助治病养生?
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的直接影响。西方有一句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人会被食物的性质影响自己的性格。
其实中国传统也有这种观点,就好像笔者在《评素食之六:中医如何看素食?》一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纵、骄傲、刚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对人性情的影响。
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是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动物在被杀之时的愤怒、痛苦、恐惧的情绪,人类吃下以后,也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因此所谓“荤食”,为何让人头脑昏沉,就是指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

素食改变人内心,倒过来说,决定素食已经是内心的转变。一个人要从非素食而改变为素食,本身已经是心先变了,立志转变自己,之后才决定在饮食上改变。而在饮食改变之后,内心又逐步随着身体洁净而变化,互为因果。
素食并非单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代表了前卫的绿色思想,亦是回归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欲望的满足,而是当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源泉。
这些年来,仍不断有人问:你为什么吃素啊?现在的回答越来越简单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吃吧。
要找原因的话,可以说上一大堆,但是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其实是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
就好像有人喜欢画画,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有某种机缘让他开始去学,但是当他画了几十年后,哪个开始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喜欢的就去做吧,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快活嘛?
三,素食是情志养生
素食调养情志的益处,对非素食者来说是很难体会的。
我吃素多年,到后来才逐渐感受得到这个益处,是一开始所没有想过的。
我可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你上了一辆充满塑料气味的旅游车上,一开始觉得不适应,但是过一会就习惯了,不觉得它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大部份凡夫俗子,头脑天天充满思虑,杂念自己跳出来控制不住,可是我们都没有察觉这些念头,随波逐流的跟着杂念走。
吃素之后,由于没有了“荤”的烦,内心逐渐变得平静,
于是就容易察觉自己的杂念了。

吃素的人能够做到“我行我素”,顺心而行,不拘束于世俗的看法,而独行己路又不害怕。
不是这样嘛,素食者在现代的社会中还是占少数,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吃素,就知道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抗诱惑、舆论等外在的影响。
这就是“逆流而上”,“不随波逐流”了,假如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杂念,内心完全能够收到控制,那样也必然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达致“心想事成”,想甚么就做什麽的表里合一状态,能够如此顺心而行,
不正是人生的最高层次嘛?
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分享。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通知:微信平台开通留言功能了,欢迎留言和书写祝福心愿,我们会为你祈福!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素食养生——生姜传奇,太给力了,献给吃素的佛友们!
素食养生——吃海带的好处与禁忌。
素食养生——为何癌症很少拜访素食者?科学研究揭真相。
秋高气爽秋季养生宜素食【九九蜀乡】大众消费,百姓的厨房。主营川菜,同时配有粤菜、吉菜、大连海鲜。本店拥有大中小包房和多功能宴会厅,共十余间,适合朋友聚餐、家庭聚会、公司年会等。
订餐电话0431-89271888 /81298666
地址: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大街与岭东路交汇处 岭东路1073号
清晨保健三件事
第一件事深呼吸
清晨睡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后,先左侧卧,再右侧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
然后起床,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
随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最后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吸入新鲜空气。
第二件事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
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
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
最后,半闭目低头向北远眺。运动迷糊中的双眼,保证眼睛的清爽。
第三件事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将前一天体内的毒素排出,保持一天的通畅。
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出。
日常生活习惯
1
坚持几个“少”
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
2
坚持几个“常”
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
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4
天天干洗面
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搓阳明经这个部位,气血运通。坚持干洗面,眼袋和皱纹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还见效。
5
“三通”
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6
坚持勤动脑
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
养生贵在“按时”
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隐患。而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可以得到调整平衡。
按时锻炼
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即青壮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不锻炼、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有关。所以,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按时喝水
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减少于不常饮水的人。而且,还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以及对水相对需要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按时体检
每年的健康查体中,经常发现相当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所以,要定期去医院体检。
按时如厕
很多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导致“自家中毒”。因此,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
na77.jpg
按时睡觉
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按时吃饭
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人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时会对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