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准提佛母与理源大师--天皇之诞生
日本佛教史
理源大师是天智天皇第6世孙。名为:恒荫王。讳:圣宝。
醍醐寺由圣宝理源大师建于公元874(贞观16)年,后得醍醐天皇尊崇,不断扩建,形成现今规模。
开创京都醍醐寺的圣宝(理源大师),是日本准提法传承史上的著名人物。圣宝也是修验道当山派的祖师。小野流以圣宝为开祖,圣宝尝习三论、法相、华严,尤精三论,以东大寺东南院为根本道场,专弘三论,同时又倾慕修验道之祖役小角之行迹而于山中修行,故后世称之为修验道之中兴人物。于其师真雅示寂后,从真然受密法灌顶,又从源仁受东密之奥密,声誉与益信齐。
传说理源大师曾经倾慕修验道之祖役小角之行迹而于山中修行,被蛇咬到中毒生疮,让他痛苦难忍,于是他诵念准提咒,感得准提观音托梦说:「宇治郡笠取山之神水,有三世诸佛及醍醐经的加持,你赶紧去沐浴吧。」
后来理源大师按照指示沐浴后,恶疮马上治好了。就在这个神水灵地建立了醍醐寺,在上醍醐的入口处有一座拜堂,拜堂旁边的灵泉为「醍醐水」,正是醍醐寺得名之由来。
圣宝曾为当时皇室之后嗣修准提法。相传朱雀、村上二位天皇的诞生。即与圣宝的修持此法有关。醍醐天皇的母亲,是山科地区的豪族宫道氏的女儿--胤子。醍醐天皇是胤子请求圣宝法师向准提观音祈祷而出生的。
因此醍醐天皇对于圣宝大师寄以深厚的信赖。并护持醍醐寺的建造。同时,醍醐天皇的皇后藤原稳子在未生下皇子时,圣宝大师也被嘱咐为皇室求子的任务,再次的向准提观音祈祷,而诞生了朱雀、村上两位天皇。
圣宝所开创的醍醐寺内。也设有准提堂以供奉准提菩萨,准提的信仰一直持续到现代。
真言宗醍醐派,宗祖空海,派祖圣宝,总本山在山城醍醐寺。派祖圣宝受空海法孙源仁之付法,于清和天皇贞观十六年(874)开创醍醐寺为修法道场,其法流称小野流。领有末寺九四○余所,并协同各寺派等,经营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
宽平九年(897),其所建之醍醐寺被列为官寺,而与广泽流之仁和寺并峙。圣宝之下,先后传观贤、淳佑、元杲、仁海,为小野流之极盛期,仁海与广泽流之宽朝,号称东密二大重镇。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门下出义范、范俊、明算。义范之下传胜觉,范俊之下传严觉,由此二人各出三流,成为小野六流︰
(一)三宝院流,由定海开出。
(二)理性院流,由圣觉开出。
(三)金刚院流,由圣贤开出。
(四)劝修寺流,由宽信开出。
(五)随心院流,由增俊开出。
(六)安祥寺流,由宗意开出。
醍醐天皇时代是日本从唐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转型的时代,宫廷贵族文化开始形成,所以后世文人学者将这个时期视为理想的圣代。
醍醐山一带爰于醍醐寺的寺院众多,仅堂塔建筑便有80余座。其中京都最古老的五重塔、镰仓时代建造的金堂等为日本国宝。醍醐寺山门右手的三宝院规模宏大的庭园,是代表丰臣秀吉桃山时代的重要宝藏。丰臣秀吉鼎盛时期在此举办盛大的「醍醐赏花」会,尽显登峰造极之势,醍醐寺也因此天下闻名。醍醐寺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南岳乘云宗——一个鲜为人知的佛教宗派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徐孙铭
2002年以来,为了弄清台湾松山寺高僧道安法师的法脉传承,我们受台湾慈光禅学院院长惠空法师和西莲净苑住持惠敏法师之托,到道安的故乡祁东县,及与他有关的寺院如歧山仁瑞寺,衡阳雁峰寺、佛国寺,南岳祝圣寺、南台寺,长沙开福寺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力图从僧人传记、碑刻等资料中,解读道安法脉源流之谜。在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祁东万福寺住持大智法师的帮助下,我们得知大智之师父天顺法师(1917—2003)属乘云宗南峰堂;后来,文平志从湖南图书馆查到默庵法师编《重修乘云宗谱》(民国抄本,下称宗谱)。2010年,仁瑞寺又发现《南峰寺谱》,证实台湾松山寺开山之祖道安法师与南岳乘云宗这个鲜为人知的宗派关系密切。
《清泉县志》载:雁峰寺,梁天监十二年(513),宏宣(《宗谱》作弘宣)律师主席。武帝钦其道行,敕赐雁峰寺为“烟雨山乘云禅寺”。《重修乘云宗谱》载,唐天宝元年(742),范化尊者奉敕重建山门、殿阁,塑诸佛像,开乘云宗法派,追认范化为始祖。其《法派偈》曰:
绍妙惟传言,守师齐嗣祖。觉常慧正法,道悟真空理。
大定开源性,光明照海崇。通玄无上士,普继永昌隆。
德智钦承化,宏宗胤善良。慈超修万行,世代如天长。
后唐同光元年(923),有绍隆尊者(字万章,豫章,今江西南昌刘氏子,父官于衡州,母茹素)从江西慈化寺来衡阳,谒回雁峰范化法师真仪。尊者头未举,豁然大悟,自是辩才无碍,乃辞父母,与晓堂、牧堂、盼堂诸友同以范化为师,未几,禅学辐辏。明洪武九年(1377),乘云宗第九世僧齐政,字心庵,第三次重修雁峰寺,依照唐时旧模恢复,法眷增至100余人,师兄弟六人,始分六房,雁峰寺乘云宗得以复兴。康熙十二年(1673),林间濦受命记《雁峰寺源流》。至光绪庚寅(1890),默庵法师重续《乘云宗谱》,宗谱记录到第三十四世法嗣,即默庵法师之师无量普照法师,及复兴仁瑞寺之恒志无来等大师。《南峰寺谱》则在第三十一世至四十世间正好补上《重修乘云宗谱》之不足。两谱先后相承,相得益彰。
关于《法派偈》,道安法师传弟子智谕法师及法孙惠敏法师等的《法派偈》为:“通玄无上士,普继永昌隆。德智钦成化,弘宗庆良善……世代如天长”,不够完整,《禅门日颂》中也未见记载。通过几年来对《宗谱》和《寺谱》记载的“法派偈”的研究,道安法师所传《法派偈》及道安法师属于南岳乘云宗终于得到确认。
《重修乘云宗谱叙》的作者为“传乘云宗第三十五世默庵上仁”。而南岳南台寺右侧默庵法师的弟子觉否御梦法师的墓塔上书“临济宗四十一世”,证实默庵属临济第四十世。罗杰《南岳仁禅师传赞》也说默庵“为临济四十代法器”[1] ,说明清末以来,乘云宗与临济宗有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这也是乘云宗长期不显于世的重要原因之一。默庵法师后创极乐堂派,从乘云宗“通玄无上士”中的“上”字,衍出四句二十字的极乐堂《续派偈》,空也法师另续衍“闻思修福慧”十二句。[2] 说明乘云宗清末民初以来仍在发展,枝繁叶茂。极乐堂派发端的道场在南岳大善寺。原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博明法师字稽理,号博明,属于乘云宗极乐堂派。据说,衡阳属于极乐堂派下僧人有1000多,几年前曾相邀续修宗谱,因缘未就,没有修成。
岐山仁瑞寺善源老尼师(时年83岁)2002年说:道安法师属衡阳雁峰派,又称南峰堂。《南峰寺谱》载:南峰寺在衡山县渡江浦对江尹家冲[3]。仁瑞寺僧人也有属于南峰堂的。衡阳东洲罗汉寺(现为小罗汉寺)住持智如法师,属“昌”字辈。
由上可知,乘云宗于唐天宝元年创立,至今有千余年历史。民国道安法师属于乘云宗第三十九世,又与临济宗关系密切,与曹洞宗也有一定联系,但未见传续临济、曹洞法脉。乘云宗实是创立于唐天宝间,有相对独立、完整传承系统,有自己独特宗风的中国佛教禅宗宗派。
据《宗谱》载,弘宣“闻达摩唱道少林,乃与宝掌趋而礼之,遂受心印,未几辞归,大振宗风。”默庵法师认为,虽然《僧传》无弘宣是达摩弟子的记载,但历史上此类记载阙如的事例很多,弘宣弘扬达摩禅法虽没有其他记载,不等于与禅宗祖师没有联系。这是有道理的。
乘云宗以《金刚般若经》、《无量寿经》及《弘宣语录》(今佚)、《庞蕴语录》为主要经典。道安法师出家的衡阳佛国寺流传甚广的频吉智祥禅师着《法华经授手》、《禅林宝训笔说》已刊于《卍续藏》第51、113册,同样为乘云宗人所尊崇。
乘云宗有其独特的宗风:
1.归心净土,崇拜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即佛教崇奉的阿弥陀佛。其在衡阳应化,虽有传说的成分,但也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平民化性格的体现。
《乘云源流志原叙》载,天宝十四年乙未(755),有无量寿佛挂锡于雁峰,寺僧见其形容古怪,意不留止宿。师曰:“既不许宿,可借行僮。”寺众戏之曰:“行僮则无,殿前金刚奉汝一位,汝为如何?”师以手指一金刚,而说偈曰:“摩尼瓦砾混尘埃,有眼何曾识本来。昨日西方音信至,弥陀不在九莲台。”言讫金刚随即倒地,成一健童,负担从师而去。众惊讶曰:“近闻郴阳有活佛,愧我凡僧肉眼。”众皆追至渡头,跪而泣曰:“弟子凡夫,不识活佛,愿请还寺。”师揶揄曰:“吾乃游僧,尔何言佛?”苦苦哀求不已,师乃留袈裟一顶于寺,携杖而去。因建无量宝阁于法堂之后,塑其形像,以示寄迹。被称为无量寿佛寄迹的释宗慧法师(728?—867),号全真,出生于郴州程水乡(今属湖南资兴县)天寿里周源山。《湘山志》载,无量寿佛信仰在江南,如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很盛[4]。太虚大师对“寿佛宗风”给予很高评价,其《和柏公》诗云:
寿佛宗风自一家,名山胜事总堪夸。
月台望塔玲珑远,烟雨弥空罨画遮。
春满潇湘长荒草,日生沧海吐红霞。
衡峰七二饶佳趣,宛似芙蓉朵朵花 。
湘南一带的无量寿佛崇拜,传至道安法师的高足智谕法师,以“弥陀孤臣”着称,终生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老实念佛,所开创的西莲净苑大力弘扬念佛净土法门,其由来有自矣。
2.以般若为指导,禅净双修
乘云宗虽宗仰寿佛,但仍以般若为指导,宗教兼弘,禅净双修。乘云宗始祖弘宣同宝掌礼达摩得法,为乘云宗弘禅之始;范化当年讲《般若经》,有天乐鸣空之征。绍隆尊者因参禅而悟道,以范化为师,未几禅学辐辏。恒忍无愚法师临终遗言“但老实念佛,莫寻别路”[5] 。仁瑞寺有禅堂,可容纳400多人,“居僧无少长,弗知有人我相,安禅结夏,有迦兰陀之风。”[6]雁峰寺、仁瑞寺法师长于禅修,常常闭关,道风高迈。道安法师从南岳、广西到台湾,常修不倒单,晚上就在不到两平米的禅座上打坐,禅定功高。道安长老的法孙惠空法师在慈光寺大力弘扬永嘉禅法和《高峰禅要》,并对中国佛教禅观体系有深刻研究和造诣;西莲净苑惠敏法师在禅观和禅修方面亦继承其师祖,并有禅一、禅二、禅七和念佛禅等方面的创造。
3.严持戒律,修头陀行
弘宣律师主席雁峰寺,显示对戒律的重视。海岸法师(1841—1897),光绪中为七众传戒,十方仰止,被称为“湘南一证”。虽然末法学者,高语上乘,忽于下学,而淡云法师(1844—1913)戒乘俱急,持律精严,虽有过差如丝发许,必向佛前流涕忏摩,其猛勇如此。
道安、智谕法师继承这一传统,戒律谨严。西莲净苑更以弘一律师为楷模,专精戒律,律绍南山。所编纂的《戒律学辞典》填补了佛教辞典的空白。
乘云宗祖庭雁峰寺作为奉旨重建、有敕赐匾额、崇拜达摩祖师、尊崇无量寿佛的寺院,在佛教界有崇高的地位。《宗谱》载:乘云宗在恒志以前,苦修和修建寺庙扩展事业,取得衡州一带佛教界的领导权。从第十世(明洪武)至三十世(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96年左右),前后400多年,有乘云宗僧人月明嗣敏至大觉性融等十二人,长期担任衡州府第一至第十二任都纲职务,可见在此期间乘云宗势力和影响力之大。
民国高僧太虚的成长与乘云宗僧人的培养密切相关[7]。印顺导师《太虚大师年谱》载:太虚大师的师士达(《南峰寺谱》有士达之师为上镜觉明,为乘云宗第三十六世的记载,是否同一人,待考),法名弘量,湖南人,光绪十八年(1892),在衡阳罗汉寺从奘年法师出家。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十七卒。奘年(奘严),法名宽妙,湖南人,光绪十四年(1888)在湖南衡阳东洲罗汉寺出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宁波天童寺参禅,往来天童,以宁波为第二故乡。默庵法师的弟子道阶法师是太虚大师天童寺受戒的尊证,也是其唯识学研究的引路人。道安法师念念不忘中国佛教的振兴、世界佛教的推展,大力培育僧材和大专学佛骨干,积极传戒弘法,呼吁停止对宗教的干预和破坏,努力拓展世界各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呕心沥血,奋斗不止,不愧为乘云宗中继寄禅、太虚之后高标爱国爱教旗帜的高僧之一。
乘云宗弟子多次记录本法脉源流,传承弟子仍然按照范化《法派偈》依序弘传。在南台寺后,有淡云师徒墓塔群,立碑的三代法师及两代弟子的法名都是按照乘云宗《法派偈》辈分排列。在衡阳县佛国寺遗址,还有“乘云正宗”的石碑。乘云宗弟子遍布潇湘。
总之,乘云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中一支,发端于梁天监,创建于唐天宝元年,是有着完整传承系统、独特宗风的相对独立的宗派。乘云宗以般若为宗,宗仰寿佛,融合禅净,严持戒律,形成比较鲜明的宗风,后来虽与临济、曹洞乃至净土宗相融汇,但仍保留其相对独立的传承,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1] 《海潮音文库》第三编,第18册,佛教传记,第66页;上海古藉2003年影印本第六册,第323页。
[2] 见默庵《续修乘云宗谱》(民国抄本,藏湖南图书馆)后附录。
[3] 据《南峰寺谱》(仁瑞寺抄本)第5页。
[4] 参文平志《楚南无量寿佛崇拜》,《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一期。
[5] 见《恒忍愚老和尚灵骨之塔塔铭》。
[6] 见仁瑞寺大殿侧真源光绪五年(1879)撰《志老中兴碑》。
[7] 参徐孙铭《太虚大师与湖南佛教的深厚法缘》,上海《觉群》年刊2009,第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