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人的烦恼,用世俗的话来说就12个字:
放不下,想不开,
看不透,忘不了。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是因为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困惑,是因为喜欢消极的看待事物,不能自拔。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奢望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留在记忆里。
世俗人烦恼的五种原因:
1.看到的太多,有用的不多。
2.接受的太多,明白的不多。
3.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
4.知道的太多,做到的不多。
5.分别的太多,体悟的不多。
世俗人烦恼的根源,不是在想做人,而是在研究"我想变成什么"。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学佛,首先是学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愉快的、自在的人。通过学佛,我们学会用佛法的智慧来生活,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悦,让我们活得很好。
首先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顺着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断地做。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也不干什么,也不在乎干什么了。但那是以后的事情。
把佛法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去,逐渐改变我们过去的错误观念,错误行为。
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人。只有不断改过修善,我们的善心,才能跟佛菩萨的心更近一些,我们才能够顺利达到彼岸。
做人首先是要做一个好人,
再做好人该做的事,
把做好事这件事落到实处,自利利他。
每天都该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
激励自己融入众生,与众生结缘;
太虚大师告诉我们: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了,把人真正过快乐了,你就是离成佛不远了。
中老年人春季养生注意五件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有利于全年的健康。中医认为,春天人体阳气升发,如能利用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春季又是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春季养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医学专家认为,春季养生一定要适应气候和生理变化规律,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防寒保暖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老年人的代谢功能和调节体温能力较弱,受凉后易感染疾病。我国民间有“春捂”之说,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脱去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这样有助于保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小白菜、油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能保护和加强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这些食物都应多食。此外,食量比较小的老人,建议多吃些带馅的面食,有主有副,有荤有素。
少卧多动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中医讲究养生要顺应时令,春夏“养阳”,“动则升阳”。天气好、阳光足的时候,老年朋友不妨多出门活动,但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应以步行为主。走路能让周身气血通畅,有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步行锻炼不必给自己规定步数或时间,感觉稍累时就应当休息一会儿。如果感觉气喘或者心脏跳动比较剧烈就应当停下休息了。
调畅情志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肝之疏泄,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精神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制性欲。
预防传染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或在室内熏蒸食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还可每天用盐水漱口,不仅帮助清洁口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一般在500毫升的杯子中加入一汤匙的盐,溶解后就可以漱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