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南区莲潮南区怎么放生 放生改变了我的运气与面相

时间:2022-11-09 13:00       来源: 未知

从开始放生到现在,大约三年多了。放生三年多来,我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面貌和命运,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下面和大家简单的说一说我的放生感受及心得。

我是从2008年3月5日开始放生的。从那以后,每逢佛菩萨圣诞或者星期礼拜有空就去放生。从开始的三块五块,解救一条两条的小鱼一直到后来几百上千元解救成千上万物命。放生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放生我感觉可高兴了,因为我不但救了这么多生命,而且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修行层次,在往生西方的路上更前进了一步。并且在放生中,确实也有一些感应。

记得有一次,我去公园湖里去放生鳝鱼。当我正把一条条金黄的鳝鱼放入到水里时,湖面上突然跃出一条大红鲤鱼,那条大红鲤鱼足足有一尺多长。好像是对我放生他们同类表示欢迎吧!还有一次,去河沿菜市,准备买只甲鱼放生。当时有两只甲鱼,不在一个盆子里,相隔大约三四米。据卖甲鱼的说是一公一母。当时,我带的钱仅够买一只的,我就想还是买这只母的吧。

正当我准备掏钱时,远处那只公甲鱼玩命的从盆子里窜了出来,朝我爬了过来。当时我一看得了,两只甲鱼我都要了,回头给送钱来。一切众生皆有灵性,所以救一物放生一物,功德无量。我们这一生之中,不可能遇见救人一命的大事。但是,我们每天都会遇见被宰杀蒸煮的小动物。如果我们不去宰杀他们反而去解救放生他们,你说被解救的小动物能不感激我们吗?冥冥之中佛菩萨能不保佑赞赏我们吗?

在每次的放生中,我都感觉到特别的高兴,当看到一盆盆濒临死亡的鱼儿被我救活时,心里特别的激动,一股慈悲心不禁油然而生。通过鱼儿对生的渴望,愈加感觉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每次放生时,我都给放生的动物念三皈依,然后念阿弥陀佛佛号,最后把放生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作为我们凡夫俗子,生活在五浊恶世之中,很难把握自己。

我们也没有把握今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只有默默的去放生、行善、积德、念佛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功德,增加自己往生的资粮。否则又怎能往生呢?即便是今生没有往生,但是我们今生今世放生的数以万计的生命之中,将来必有往生之一。如果他们往生后,肯定不会抛下救命恩人不管的。肯定会救我们脱离世间苦海的。

通过这几年的放生,我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相貌气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我的相貌过于消瘦,整个人过于消沉。而且脸是长型的,几年放生后,脸型变成了方型的了,而且口角丰颐了,身体强壮了,甚至眼下长出了所谓的阴鸷纹。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再就是几年的放生,我的工资和奖金都比以前翻了一番。从以前的负债累累到现在有房有车,怎能不感激佛菩萨对我的恩典呢?放生使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通过放生培养了妻子和儿子的慈悲心,让他们学会了爱护生命和健康。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愿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去放生吧!去解救那些生死边缘的众生吧!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我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能够宠辱不惊,闲看花开花落,看的不是花,而是人的心境。

茫茫宇宙,人与人自然有许多相同之处。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是大自然的规律。为此,我们既不要为花开而欢喜,也不要为花落而伤感,要随遇而安,应对万变,成不骄、败不馁,笑对人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菜根谭》中有一枚上好的菜根,嚼过之后味道很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细细咀嚼、品味,寓意深刻。但真要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需要一定的修养,培养这种境界,待人处世就要宽厚。虽然包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应该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做人的态度,才应该是修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如日月星晨的周期性旋转。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们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看重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烦恼。许多人一旦步入官场,就想着步步升高,盼着青云直上,默默无闻几年之后,就等着要回报,且不去看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去看自己的敬业精神,也不看自己的业绩成就,眼睛只盯在名利上,总是看别人成长的步子大,看别人发展的步子快,完完全全地陷入世俗的泥潭之中。人生苦短,岁月蹉跎,不能超脱于世就会被世人所累。冷眼看世界是必要的,静心理事是应当的。欲望太过于强烈,心神就会受物欲蒙蔽,以致头脑昏聩而不明事理。这也不是说要彻底杜绝欲望,而是说欲望淡泊便能使心情轻松,心情轻松就好像“日在青天影在波”,这样既能明心见性又能通达事理。宋代学者周敦颐说:“无欲则静,静则明”。心底清静,本性自现,本性就会愉快,就会神清目朗,而见山水则日月新。但无半点物俗不是一无所求,不是弃除物欲。什么事一走极端就会适得其反,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国人积累了几千年的人生经验,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开卷便觉触目惊心,名利场宦海浮沉,潮起潮落;富贵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雄心万丈地在仕途进取的同时,也很情趣地做出世准备,免得从万丈高楼一落到底万劫不复。官场少有长青树,财富总有用尽时,若练得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功夫,又怎会有凄凉与悲哀的心境出现呢?假如待功名如尘土,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视喜怒哀乐如花开花落,视富贵如浮云,一心只好静,万事不关心,谁又奈我何呢?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