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母一生都以屠羊为生,眼中只看得到宰羊所得的利益,怎么说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赚钱的行业。两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恳求,便商议出一个妙计──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孩子有勇气持刀杀羊。于是他们将孩子和一头羊、一把利刃,一起关在屋中,并恐吓孩子:“如果你不杀了羊,就让你无法出来见到天日,也不让你吃任何东西!”
被父母关在屋内的孩子,看著这头茫然无助的羊,再看看一旁的刀,想著:“我如果杀了这只羊,将来必定终生都要从事杀生的行业。这是何等残忍的事,我岂能为了自己,而杀害这些无辜的生命?”于是便拿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希望藉由自己的舍身,能让父母有所觉悟,从此停止屠杀的行业。而这孩子也因舍身护生的善行,死后即得生天的善果。
杀生,是指故意断绝有情之生命。众生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小至蜎飞蠕动的虫蚁,也一样畏惧死亡。佛菩萨教导我们应以慈悲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不杀生,即是尊重一切众生的慈悲、平等心。而佛法提倡吃素的原因,就在这念不忍众生受苦的慈心。
古德有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可知世间的刀兵战火,众生遭受烽火连天的无情杀劫,都是由于杀业所造成。人与动物不断地互杀,彼此生死辗转于六道之间,生而又死,死而又生,永无休止。有一次寒山大师经过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正好在娶亲。当时这户人家中高朋满座,主人杀鸡宰羊宴请宾客,客人们吃得正欢喜时,寒山大师却于门前放声大哭。主人问他为什么哭泣?寒山大师便念了一首偈子:“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来表达众生无始以来互相食啖杀戮的悲惨。
《楞严经》有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可见六道众生实可悲,不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一再地胡为妄作。若能明白一切众生都与我们有亲眷的关系,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怎么忍心去杀害他们呢?
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想想一只动物临死之前的嚎啕哀叫,心里是何等悲伤无助!《梵网经》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基于慈悲心,护念这些动物的苦,知道众生都有佛性,有这样的正知正见而发心吃素,就是慈悲。更进一步,连一只蚂蚁、蚊子都不忍心伤害,积极地护生、放生,就是真正的慈悲心、平等心。《天心区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天心区,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修行人发菩提心,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行,长养慈悲心是最重要的前方便。
释迦牟尼佛早年学佛文化事的困惑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相传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善觉国王的公主。摩耶夫人产期临近,按照当时的习俗,要回娘家生育。在回程的途中,摩耶夫人于蓝毗尼园突然生产。产后七天,摩耶夫人不幸逝去,悉达多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养育。
释迦的生年,因为古印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有各种说法。中国近代学者根据南齐时期汉译的《善见律毗婆沙》“众圣点记”的记载,推断所得年代,为比较多的人所接受。即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优波离结集律藏,并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书后记下一点,以后每年添加一点,至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共计得975点,由此上推,则释迦牟尼逝于公元前485年,活80岁,当生于公元前565年,大体与中国的孔夫子同时代。
丧母的悉达多太子在姨母的照料下,享受着优裕舒适的贵族生活,接受婆罗门教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对于文武及各种技艺都能完全通晓,父王对他寄予厚望,意欲把王位传给他。但是,他看到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吞并,如同鸟虫相食,感到世间无常,不可依赖。他目睹众人有生以宋接踵而至的生老病死的情景,联想到自己也难摆脱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愁苦的烦恼。而他所熟悉的婆罗门教的思想和修行方法,不能使他回答这些问题,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于是,年轻的悉达多太子决定舍弃王位,出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