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河放生乌龟可以吗 放生可改命的具体故事

时间:2022-11-10 04:14       来源: 未知

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林州市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孙贤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明朝吴文英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今人厌烦。朋友讥之曰;‘你劝人为善;究竟善在于别人,又不在于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厌’。后来听雪禅师告之曰:‘我闻经中说一人劝一人,作福两平分’。于是吴文英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大凡前世或少时杀业过重之人,不走痴呆多灾,就走劳碌多苦,所以有些虔诚修道者,虽力加修行,仍遭横事多来忤身,可多放生消罪业,若走无钱放生,亦可劝人放生,所得功德亦走相同。

袁柳庄善于观人相貌,判断吉凶祸福,非常灵验。朝廷某官,携带一幼子来求相命,袁柳庄仔细观察,判断小孩,决定夭折,某官为甚为忧虑。

后来遇见一位道人,对某官说:“大人何必忧虑?世间惟有广作阴德,可以挽回定数,但作阴德的机缘也不易得不如放生,因为放生,随时地皆可去作。”于是某官,便立愿放生。力行数年,又遇道人说:“如此作法,善业不广,尚不足以改造命运。”某官后听后,更尽力救放物命,只要有益于生灵的种种善举,无不捐款推广流通,由此保救物命,不可计数。后来其子,竟然林州市无恙,袁柳庄得知,也感到惊奇,因此晚年相命,每劝人行善,得以改造命数。

佛教文化——赵州和尚的耳刮子

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与他的侍者文远对话。师因与文远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云:“这里好造一个巡铺子。”文远便去彼中立,云:“把将公验来。”师便打一掴。远云:“公验分明过。”

这则公案是说他们两人远行来到一个地方,赵州和尚说这个地方适合建造一个关口。赵州和尚的侍者文远就站在一边说,把你的通行证拿来检查一下。赵州和尚上前给他的侍者文远一耳刮子。赵州和尚的侍者说,检查完毕,可以放行。就是这么简单的过程,即有趣又深刻。

一个关口自然要有人来把关,赵州和尚的侍者自然就投入其中充当起把关的人来了。把关要检查什么呢?自然是过往人员与货物了,赵州和尚没有货可查,自然是要检验他的身份了。所以,赵州和尚的侍者向他的师父要“公验”这一古代的通行证。

赵州和尚就给了他的侍者一个耳刮子。这一耳刮子太妙了,在赵州和尚的侍者文远来说,居然成了“公验”,以至于后来他说:“验过放行。”一般的人受这一耳刮子都会生烦恼,或者是不理解赵州和尚的意思。而赵州和尚的侍者文远却能明白赵州和尚的意思,可见他们师徒俩的心是互通的。这就是典型禅宗以心印心的一个样板。

为什么赵州和尚的一个耳刮子就相当于他的通行证呢?大家仔细想,就会发自内心的大笑。他们师徒之间的游戏微妙之处就在这一耳刮子上面。有谁敢随便给文远一个耳刮子呢?师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好好想想。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禅宗以心印心的微妙之处。

自己曾经在这一耳刮子上面笑翻了天,在这一耳刮子上面打了百多个妄想;在这一耳刮子上面体会到了什么叫心心相印;在这一耳刮子上面看到了什么叫不可说;在这一耳刮子上面明白了为什么有说皆错;在这一耳刮子上面看到了文字语言的无力;在这一耳刮子上面……

这一则公案是讲的已经修行禅宗有成就的人情景。实际上禅宗的精彩不但是在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表现出来。这些情景实际上在正在修行禅宗的功夫的人身上也能看到,同时这些情景也是这些修行人的楷模,是他们修行的动力与榜样,是他们修行的参考线路图。

因为我们的文字语言就是这么苍白,无法表达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想。只有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让彼此的心在当下相应和互通。但是,我们往往是固执于我们的妄想分别和成见。不愿意去面对当下的直接,执着于以往的是非,分别与思考,搞得失去自己的本心。

就像郑人买鞋一样,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的眼前脚的尺寸,而要回家去找昨天量出来的尺码,闹出种种的笑话。所以,这一耳刮子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撇开以往的成见与思维分别和妄想,让我们直接去领受眼前的事实。所以,这一耳刮子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公验”,自然应该开绿灯放行。

所以,我们做功夫的时候一定要撇开思维分别,开显我们自己的直心。否则不过是在分别妄想里面兜圈子,一辈子也没有了期。一定要记住祖师们教导我们的方式去用功,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直心,保持一颗承担的心。(文:明一法师)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