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螺丝的真实功德 传销遇好人搭救,是放生的善报吗

时间:2022-11-13 02:38       来源: 未知

小时候穷,没钱去县里,借钱也借不到,把我爸妈都吓得够呛,但只能在家里打吊瓶治疗,依然记得,我妈问我疼不疼,我说不疼,庆幸的是,车祸没有伤到我的骨头,过了一段时间,伤口痊愈了,仅在眉毛上留下一道非常细小的伤痕,没有后遗症,连大夫都说:你家祖上积德了!直到今天,我依然很庆幸这次非常严重的车祸大难不死,没有留下后遗症,到现在我二大爷二娘家对我也很好。学佛之后弟子知道这是祖上的德行在保佑我,所以,平时要积德行善,不要杀生,千万别做坏事。

很多学佛人可能有个疑惑,天天念佛菩萨,为什么佛菩萨不显灵?为什么佛菩萨没有看到?下面将发生在我身上的第二件事说出来,长话短说,由于我年龄大,家里一直催婚,无奈看了几个都没成,网上聊了一个女的,让我过去,我虽然比较警惕,也没有多想,辞去工作拿着行李就去了,见了面坐上车,后边的一个人一直低声对我说:传销!我没听清,说了好几遍我才听清,我四处观看,天啊,好几个人盯着我,当时虽然慌了,但也比较镇静,在那个好心人的告诉下,我赶忙下了车,那几个人追了下来,好心人也下了车,好心人告诉我赶紧打车走,最后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司机拉着我,那几个传销的围追堵截,中间过程惊心动魄,就不多叙述了,听好心人讲,有个误入传销的被人从楼上扔下来摔死了,此刻打字我的手是抖的,我一直念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保佑,最后终于脱险,现在仍然心里后怕,如果没遇到好心人,如果没遇到好心的司机,我现在生死未卜!后来我知道了,那一天是观世音菩萨的诞辰,佛菩萨保佑,那一次太危险了,弟子认为好心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来救我的,观世音菩萨会化身各种方便来救度,感恩佛菩萨!在此之前弟子曾经每个月捐出工资的十分之一用来放生,做善事,当时心里还觉得也没什么收获,不过心里也没怨恨,想着多做善事总是对的,没想到放生别人的生命,救了自己一命,阿弥陀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要认为自己做善事没收获就不做了,要坚持下去!也在此告诫大家,不要相信网上的各种诱惑,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万丈深渊!在此我深深地忏悔自己的行为!

下面说说我父母发生的事,因为我之前捐钱放生也总是回向给我父母,保佑我父母身体健康,巴彦淖尔,冬天家里冷,我家另一个屋自己动手新换上的锅炉,其实根本不懂锅炉,烧火试试看怎么样,锅炉烧的通红,我妈就说,进屋吧,结果我爸妈前脚刚进屋,就听见锅炉轰的一声响,整个锅炉炸开了,前后就几秒钟的时间,太吓人了,如果再晚几秒钟,后果不堪设想!

这几件事都是我家里真实发生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近几年,爸妈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尤其妈妈心脏不好,都是爱生气,爱发火,爱着急得上的,所以不要轻易生气,不要轻易发火!我妈妈已经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以后我会多多做善事,希望爸妈身体越来越好,早日恢复健康,感恩,阿弥陀佛!

略论佛教在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上海正在开展关于城市精神的大讨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集中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城市精神是高扬于市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是引领广大群众奋进的号角。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陈良宇把上海的城市精神主要概括为“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见《新民晚报》2003年8月6日报导)面向世界、海纳百川是上海历史与现实最鲜明的特征;服务全国,是上海的责任,也是上海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艰苦奋斗中去追求卓越也是上海突出的城市品格,佛教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而且能够在上海城市精神建设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以下略作分析:
1.“大千世界”的广阔眼界
上海的城市精神要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服务全国,从社会认知角度而言,首先要开扩视野,要有中华意识和全球意识,上海发展的历史使命要从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业来定位,要从全球化剧烈竞争中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窗口来定位。这样才能有大目标,不为一隅之见、一得之功而洋洋自得。在视野上,佛家持一种大宇宙观,《楞严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东南、两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这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时空视野,决不是一隅之见,鼠目寸光。
佛教认为宇宙空间是由一千个小世界合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为十亿个小世界,然而这大千世界仍然只是华藏世界中的“微尘”而言。在时间也是“四无量”,因此佛家的眼界无限开阔,是一种宇观世界,极其广博而宏大。
2.慈悲喜舍的博大胸怀
与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精神相对立的,是在某些上海市民心理中确实存在比较浓厚的小家子气,比如胸襟狭窄,看不起外地人,岐视“阿乡”,比如小算盘太精,“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利益均沾。这种“小气”心态,从文化传统上来分析也是有其根源的。
一是中国几千年小生产方式造成的小农心态,只看到自已的一亩三分地,很难有一种天下意识。
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一切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开拓意识。
三是江南“吴侬软语”式的传统民气民风,柔和、精细、智巧有余,而勇猛、大气、果敢不足,历史上江南从来多文人雅士,而少燕赵慷慨猛士。
上海人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笑迎天下客的胸怀和气度,少一点“本地人”的狭隘优越感,其实,如果还有家谱可以翻翻,又有几个是正儿八经的“上海本地人”,本地人又有多少可炫耀的东西。而恰恰正是百年来,五湖四海的外国人、外乡人,相聚在上海,人文汇萃,才形成了今天上海人缤纷多采的精气神。因此,上海人应该有一种外向性、独立性、变化性、适应性的社会态度。
佛教讲大慈大悲,以普度众生为己愿,有极其宽广的心胸。《涅槃经·梵行品》讲:“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已乐施于他人,是名大舍。”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精神。佛家又讲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愿力特别深厚,被誉为大愿菩萨,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有五百愿,誓与众生共渡极乐。佛家又讲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和同喜施,无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喜悦都希望是雨露普施,这和我们现在所讲的共同发展、富裕、共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是一致的。作为上海的城市精神也就是要自觉地服务全国。
3.因缘具足的互助观
佛家讲因缘,《清净道论》说“有为诸法从因缘而生”。缘,就是条件,条件具备则功业可成。而相互帮助,则有利于条件的聚集。上海之所以成为龙头,是依托了龙身、龙尾的支持。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应该有龙头的责任感和宽大心胸,就是要为龙身、龙尾争利争言。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4.施恩必报的交往观
在社会交往中,作为自己能为别人做一点事,应该是“三轮体空”,即不以布施者自居,不要老想着我给了人家多少,把别人看作纯粹的受施者,布施物、布施者、被布施者三者都不能着相,支援和帮助总是双向的。而反过来,别人对我的好处,却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佛教有报“四恩”之说,在与兄弟省市相处关系上,上海人应该持这种心态。
5.精进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个人的物质生活上,佛教是讲究清净淡泊、知足长乐,而在修行上却要求精进不息,《无量寿佛经》说:“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韦伯曾把新教的禁欲和敬业作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伦理精神。如果我们一方面能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而另一方面又把这种精进心应用于现代化建设,这同样能够有力地促进上海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卓越追求
追求圆满、追求突破这是佛教在修行中的要求,把它泛化为对世俗事业的执著,这就是追求卓越。上海现在需要的是“改革勇攀第一峰、竞争勇夺第一名、工作勇创第一流。”确实,在许多领域中上海已经创造了一流的水平,但也应看到还是有一些人缺乏开拓意识和风险精神,不敢到国际上去闯天下,上海至今还没有象“海尔”、“联想”这样的自创国际名牌,
究其原因,这其中既有几千年来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恐怕也有上海曾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历史的消极沉淀,在少数市民中,尚有崇洋、恐洋心态的残余,缺乏民族自信,鄙薄自已,不敢为天下先。但上海必须追求卓越,要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领先一步,要勇于开拓,敢于写出大手笔。近日喜闻上海友谊和华联集团等强强联合,要打造中国零售业的旗舰,与国际巨头在市场上搏一搏,又闻洋山深水港建设瞄准为亚洲第一大集装箱港口。要敢于向强者挑战,宁为鸡首,不为凤尾,不但要做大,还要做好,要争创世界一流,这正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体现。
此外,佛教还可以对治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这也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例如佛教的求实观有利于克服浮夸心态;佛教的沉静守志能对治浮躁;佛教的“正语”可以对治牢骚和泄气;佛教的正心修身可以克服一些丑文化和不良嗜好等。
总之,上海人要形成一种务实求新、与时俱进的意识,要能够敏锐地感知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少一点怀旧和伤感,少一点保守和故步自封。
上海人要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时代变迁,上海要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学习型城市。
上海人要多一点参与意识,多一点积极建议,少一点牢骚,少一点冷漠,多鼓劲、少泄气。
上海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破除无所作为、等待恩赐的“草民”意识。
上海人要崇尚理性和法制,多一点正当竞争的意识,少一点歪门邪道和红眼病等等。
所有的这些方面,佛教都可以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