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区捕捞放生鱼 连续放生100天的感应

时间:2022-11-15 04:40       来源: 未知

我是一名教师,信佛多年,却不够精进。大约去年上半年开始发愿每月放生两次以后,所经历的事,让我深感放生感应之灵验和迅速。我有一位同事是看了刘旭居士(华山思过崖)的《放生三年了》之后,受到激励开始放生的,这篇文章也让我和我的姑妈,深受鼓励。所以心想如果有更多类似的文章能够在网上传播,一定会树立更多人放生的信心,利益法界众生。因此,将我放生以来的亲身经历也作一个整理,供养给大家,但愿有更多人积极放生,自利利他,早成佛道。

我放生一般都选在农历十五和三十,如果遇到佛、菩萨诞辰等特别殊胜的日子就多放一些。开始数量不多,感觉经济上拮据,所以每次也就二三十元,一年多来,手头的余钱大副增加,就开始增加放生数量,常常五十到一百元上下不等,遇到大事还愿或有上师主持的殊胜机缘就几百成千的多放一点。人员也从一个人到个人、集体、网上等形式都有。回想放生一年多以来获得的诸多利益,不得不感叹放生感应的神奇。下面是我最近9个月来各方面的感应。

信佛多年来,一直想找一位具德的师傅,为我皈依三宝,指导我学佛。可总是不能遇到合适的机缘和感觉投缘的师傅。定期放生以来,到今年三月,忽然经人介绍,去拜见了一位来自藏地的上师。上师曾跟随法王如意宝、白玛才旺等六位大德学习,知识渊博,修为很高,慈悲心强,当即为我作了皈依。从此感觉自己犹如茫茫苦海中瓢泊的一叶小舟,终于找到了依靠。原来看到书上说,只要自己精进修行,遇到善知识来指引的愿望就会实现,总觉得自己没有用功,没想到放生后殊胜的善缘来得如此之快。

今年三月,顺利考取了全国某重点大学的在职硕士。去年考试以前,因为工作繁忙,英语根本来不及复习,只有靠5年以前的那点基础去吃老本,一个单词都没有去翻。临到考试心里发虚,就在观世音菩萨面前发愿,如能顺利考上,就去放生两千元。成绩出来以后,其它功课都还不错,就英语刚好上线3分。心想:好险,若没有菩萨加持、放生威德,这次恐怕与硕士无缘了。

定期放生以来工作特别顺利。领导关爱、同事支持、学生争气。连续更换和升迁了两个岗位都很顺利地做出了成绩。今年四月又通过考试,顺利参加了上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期末考核优秀,荣誉称号也接踵而来。要知道在一个人员众多的学校,升职和获取一个为数十分有限的荣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可这一切都被看上去顺理成章的实现了,今年前后有7件好事都集中在我一人身上发生,我想如果没有放生的感应,仅靠个人努力简直不可想象。

三年以前,买了房子,二十多万元的贷款,每月付按揭后,当时穷得身上只有靠帮朋友小孩辅导功课的600多元来维持生活。直到最近一年多,余钱才迅速积累,尤其是今年,家里会集的钱要还清贷款已经绰绰有余了。眼下涨工资在即,欣喜又可以加大放生的数量了。

夫人虽然没有皈依,但对我学佛还是比较支持。偶尔也会几百成千的放一两次生。工作虽忙,但可以经常游走于国门内外,收入中上,倒也干得起劲。家里请了一位阿姨照看家务,阿姨忠诚能干,即能做裁缝,又烧得一手好菜,对儿子也不错,全家就仍给她了。儿子快5周岁了,长得端正可爱,特别聪明,也听话懂事,常跟着我去放生,对小动物也十分怜惜,还长说叫爸爸学佛,叫阿姨别买荤菜呢。出生后也基本吃素,10月份去元宝山区,独自走完全程一万多级台阶,也没要大人抱过一下。

定期放生以后,心情更加舒畅,时常觉得有喜悦从心底涌起。心胸也开阔不少,考虑问题常常放眼大局,有时会扩大到百姓和众生,真是无比畅快。思路清晰,口才增长,身体也越来越好,今年冬天明显比去年不太怕冷了。

我身形瘦小单薄,五官也长得不象有福之人,98年,吃素诵经以前,做期货亏掉了将近10年的工资,这都是父母的辛苦所得。开始工作也很不顺利,处境几乎排在学校的末位,凡事事事不顺,后来吃素、颂金刚经和大悲咒处境开始好转,但01年由于调动单位,工作繁忙放弃做功课后,处境又出现恶化的情况。但从放生开始又迅速地带来了顺境,合理的想法,几乎心想事成。印光大师说过:“不杀,放生,念佛,吃素。这四点做到的人就可以心想事成。”所言不虚啊。我觉得这就象一两车子的四个轮子,可以载着人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其实在我的周围也有同事放生的神奇感应,想这世上因放生得益的事情一定太多太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我祝愿大家多多放生,普愿天下众生离苦得乐,早成佛道!

上面就是一位师兄坚持放生的功德感应,我们平时在放生的时候是有一些仪轨的,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一找最简单的放生仪轨,这样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

《弘化》2012年第1期(总第71期)生死几层次

【题解】


本文节选自圣严法师著作《拈花微笑》。文中有删减,请以原书为准。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元宝山区元宝山区,1949年去台湾。13岁出家,中年时期留学日本。回台湾后,历任多职。并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2009年2月3日往生,世寿80岁。


《拈花微笑》共收二十四篇稿子,其中《中国的维摩洁:庞居士》,曾发表于《狮子吼》月刊,《禅的修行与体验》载于《菩提树》杂志,余者均系在《人生》月刊刊载过的文章。


其实,我们业力凡夫对于死亡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第一、第二个层次上。如果闻佛说法,自可以进入第三个层次,即“了生脱死”。


印祖《文钞·复卓智立居士书三》中说:“汝欲以博地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若无苦境逼迫,则颇难成就真实欣净厌秽之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交煎。有血性者,决不于此世界生系恋心。然既在世间做人,亦决不可放弃自己所应行事,而一味作厌世观也。不于此处进德修业,反生怨望,则其心尚有自矜之念,即此足见器小量狭,未可以担荷世间圣贤素位而行之道,况欲普度一切众生,同生西方,了生脱死之无上大道乎。以此见识,完全是未闻世出世间大道之见识故也。”


因此,只有正视死亡,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才可以了办生死大事。对于学佛之人,千万不可停留在前两个层次上。对我们凡夫来说,了生脱死是这一生最大的事情,只有了生脱死,才有望生死自在。所谓“生死自在”,是大菩萨的境界。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请您老人家替我医病。”曹山禅师回答说:“我不医。”僧又问:“为什么您不替我医?”曹山禅师说:“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若由普通人听起来,好像禅师好残忍!但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讲,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把“生和死”这个问题,分为几个层次:


一、不知死活


第一个层次是“不知死活”。这指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愚昧的、醉生梦死的众生,连“死活”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而各类众生当中,灵性的高低是有差别的,如灵性较高的动物,我们对它好,它知道感谢;对它不好,它也会记恨在心。我们看到丰子恺所画的《护生画集》里头,有一位屠夫拿刀要杀牛,那头牛跪下来流眼泪——表示它晓得“它要死了”。但不一定所有的牛都知道要被杀,只有那些比较有善根的牛才会知道。


众生之中,有很多低等动物是不知死活的,但是稍微高等的动物就已经知道死活了,因此,我们在净土宗的《往生传》里头,看到狗、鸟、鸡、鸭、猴子等等,这些比较有灵性的动物也会往生净土,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知道“生死”。


人类当中,有没有不知死活的呢?有,不过不是终身不知,而是有时不知。元宝山区台湾的治安机构,最近雷厉风行地实施“打黑”的扫荡运动,各帮派的黑社会组织头目纷纷被捕。我们看看那些人,在舞刀弄枪、逞凶斗狠、杀人越货之时,他们不会知道被他们杀害及杀伤的人,是多么的痛苦,是那么的凄惨!他们杀人就跟踩死蚂蚁一样;也不在乎一旦被治安机关逮捕后,会有什么结果。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没有“生与死”的界限,一旦被捕定谳,临刑命终之前,同样畏惧死亡,只是后悔莫及了。


从生理而言,有生有死是自然现象;从佛理而言,死亡是一期果报的结束,也是另一期果报的开始,是无可避免的现象。


二、贪生怕死


第二个层次是“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好现象!人如贪生就会爱护自己的生命;因为怕死,所以会悉心照顾自己的健康。人类为了谋取生存,在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发挥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辉。由于互助而促成了社会的进步,由于彼此的沟通,产生了语言文字与文明,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元宝山区、更安全。所以,“贪生怕死”乃是为人带来文明和文化的元宝山区。


可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元宝山区,或轻于鸿毛。”为了许多人的安全而自己去冒险犯难,乃至牺牲生命,称为“成仁取义”;这也正是从贪生怕死的基础上,显露出人性的升华。行菩萨道的人,便是常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众生的安乐;唯有肯定了生命的可贵,始可见出舍身救人的行为的崇高伟大。


三、了生脱死


第三个层次是“了生脱死”。首先必须明白,依佛说,众生都已经过无量生死,可惜,业力虽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我们却对过去无从记忆。若不出生死,不论何人,除了随业流转生死,别无自主的能力。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不知往何处去,现世为人,来世不知为何物,除非能截断生死之流,否则业力溯自无始,缘熟即报现,谁知道下一世再以什么面孔见人。


成仁取义、慷慨赴死,虽有功德,可以生天,或成为神,然其报尽,仍入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或者,有好多人不懂佛法,也不知道因缘生的万法,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为了生存得更久,或者企图不死,人间便出现了些长生不死的方法和传说。元宝山区在印度的古老传说中,有所谓的“甘露”,饮后就可以不死。

道书中的方术,无非是些医药卫生及调气、按摩以健身的方法;长生不死则是神话而非事实。佛法的了生脱死,不是叫长生不死,而是生与死跟我不相干。


我们只要有身体在,就没有办法离开生死;心执着这个身体,妄认这个身体为我,叫做生死法;同时,心缘自心也是生死法。只要有心的执着和攀缘,便不能脱离生死。


缘外境固然是生死因,心缘内境也是生死因;迷于物欲是生死因,执着悟境,也是生死因。所以,凡夫畏惧生死,宜求解脱生死而趣涅槃;但畏惧三界苦恼煎迫,而求出三界,虽然是修学佛法的初阶,唯其尚有所取舍,并不是究竟。所以临济慧照禅师要说:“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也就是说:到了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厌离生死而修行证果,便出离生死;出离分段生死,便出三界,证小乘果;出离变易生死,便证佛果大涅槃。


四、生死自在


第四个层次是“生死自在”。一般人对于生前与死后的认知,不是如唯物论者说,人死如灯灭,生是开始,死是结束。便是如灵魂不变说者,以为人生是由灵魂投胎,人死是因灵魂离开了肉体;投生如蜗牛入壳,死亡如放下负荷。前者,佛法称为“断灭论”,后者佛法称为“常见论”,均是邪见,同样地不是事实。否则,断灭论者,固然一死百了,不必再对其生前的行为负责;常见论者,也会视死亡为现实苦难的一时解脱。所以有人说:“死后的灵体,无重量、无阻碍;死不可怕,倒是活着比较麻烦!”因此导致一般人以死亡为解脱的错误认识。


实际上,“生”是由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业力的果报;若非大恶大善,人的寿命及福缘,在其出生之时,大致已经决定。生存期间,是受先世业力的牵引;死亡以后,若业力尚在左右生死,则紧接着又将接受另一期的生死。如此流转,佛法称为“六道轮回”。既有六道,就不一定再来投胎为人;同在人中,也不能与先世的亲友相识、相认。所以,死亡绝对不是解脱,倒是另一个业报之身的开始。


纵然有些人在生时积功累德,死后成为有福的鬼神,暂时不受苦迫;福尽寿终,仍旧未脱生死。深一层言,小乘圣者出三界而住涅槃,虽已不再生死,仍执生死为实有;不入生死,并不即是得大解脱。唯有不受业力牵引而入生死,也不以生死为实有而不入生死,才是大涅槃、大解脱的“生死自在”。


佛菩萨之化世、度众而出现于世间者,有以暂时现身的“变化身”;有以入胎出胎的“托化身”,而且是随类托化,无方不现。他们的托化身,照样现有生死相,不过不以生死为苦,也不以生死为乐;所以有许多大德、高僧及大修行者,能够不畏生死而自主生死,自由来往于生死之间。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