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放生一般是几点 放生治病感应

时间:2022-11-15 07:33       来源: 未知

初识苏先生时,他有着我此生我见过的最大的肚子。我先认识苏先生的夫人梁女士。第一次见梁女士在盛夏六月,那时梁女士还没皈依佛门,她为身患重病的苏先生放生。听说苏先生身患肝硬化,已是晚期,正住院治疗。我们有一阵子每天放生,每次都能见到梁女士拿出不少放生款。梁女士特别虔诚,她相信,每解救一条生命,就意味着丈夫有救了,她的信心就那么大。一次,我告诉梁女士,让苏先生来一趟,亲自参加放生。次日,苏先生来了。他坐在一棵树后面,全身因大量积水而浮肿,身重有两百多斤的样子,挺着鼓鼓囊囊的大肚子。肚子之大使得他的腰围比身高还要长得多。露在短裤下面的小腿表皮,因过于肿胀紧绷而发亮,有一触即破的感觉。他脸色紫黑,喘着粗气,精神沮丧,垂着头,瘫坐在地,一句话不说。震惊之余我油然生起了怜悯之心,很想对他说:“念佛吧,祈祷佛的加持会消业。”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没说。有的人即使生命快结束了,如果有人告诉他(她):“念一句佛号对你有好处。”他(她)还是不念,可能还会造口业。我知道孝道的接受度比较高,就对苏先生说:“既要放生,还要忏悔。父母在世,在其前面磕头,已故者,在其像前磕头忏悔,将你以前不孝父母的恶行统统说出来,忏悔消罪业最快。”

后来听说,苏先生回家后扑通一声跪在亡父像前,说道:“爸,我给您磕头”。从此以后,每次放生,苏先生都坚持去,尽管走路时是那么的困难。慢慢地,苏先生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大约三个月后,一次放完生回去,吐了不少黑血。又过了大约两个月,苏先生去医院复查,原来的肿块消失了,此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转。因为苏先生身上发生的事情,他的家人、亲朋都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心,纷纷皈依上师,也积极参与放生。连他八十多岁的、以前不信佛的岳父母也发愿皈依上师、发愿念600万阿弥陀佛佛号。苏先生现在是放生共修的义工。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放生治病感应,其实放生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因为通过放生能够为我们增加功德,使我们的心愿能够快速的达成,而且放生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怨恨和邪念,使我们内心更加的善良和慈悲。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弘化》2011年第5期(总第69期)慈悲不是爱

慈悲是菩萨的胸怀,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也,但它不是爱,也不是师宗县与大爱。慈悲的直接含义是: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菩萨愿意,也能够给众生带来自在和快乐,能够帮助众生脱离烦恼和苦难。发愿这样做,就是慈悲大愿。这样去实践,就是慈悲度化众生。


任何一个人,能够发起菩萨的慈悲大愿,都是难能可贵,稀有殊胜,如经中所说,常为诸佛菩萨所赞叹。但是,任何一个人,如果要实践菩萨慈悲度化众生之行,必须具备相当的修持功底才能实现大愿。这个修持有一个底线,就是了悟空性。


难道不曾了悟空性的人,竟然没有资格慈悲度化众生吗?确是如此。因为尚未了悟空性的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因为慈悲是以诸法性空为基石的。


《法华经》上说:


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


能够了悟空性,就坐上了诸法空的宝座;在此基础上,修习柔和忍辱,才能够运用大慈悲心而说法度化众生。这样的人,堪称为大乘法师。尚未了悟空性的修行者,由于情感牵挂的缘故,往往把爱当成了慈悲。殊不知,爱是生死轮回的种子,而慈悲则是法性解脱的光芒。《圆觉经》说得很清楚: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爱属于情绪,也叫做情染。即使是师宗县,以及大爱无疆之大爱,也仍然在情染当中。有爱就有恨,有大爱就有大恨,有师宗县就有博恨。某些宗教倡导师宗县,他们说某神爱世人。但是,他们却憎恨那些不信仰某神的人。历史上,他们曾经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那些胆敢怀疑某神的人,包括许多科学家。这就是他们的博恨。


佛教则不如此,佛陀从不允许弟子们杀害任何众生,包括一切不同信仰者。佛教也从未使用武力去胁迫别人改变信仰,尽管历史上的佛教徒曾经多次遭受过类似的“待遇”。古代印度的佛教就是在十二世纪左右,被某个宗教以武力残忍扼杀了。


佛陀以慈悲心,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包括自己的家人,也包括杀害自己家人的人。师宗县,在琉璃大王率领着大军,前来消灭释迦族的时候,佛陀对自己的家族和家族的敌人,怀有着同样的慈悲心。他慈悲自己家人的生命,也慈悲琉璃大王即将要发生的罪业。于是,佛陀师宗县地阻拦了琉璃大王三次,希望琉璃大王能够放下屠刀。但是,当琉璃大王第四次决意要消灭释迦族的时候,佛陀慈悲地选择了放弃无意义的阻拦。显然,佛陀只是慈悲自己的家族,而不是爱。因为佛陀早已超越了爱和恨的牵挂。


因为,任何一种爱,都把所爱的对象,当作了真实的存在。因此,任何一种爱,都会使人们无法了悟空性,都会使人们沉溺于情染牵挂当中。如果带着爱来修行的话,是不可能获得成就的。所以《圆觉经》说: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正因为一切众生都有爱,也都有恨,都有情染的缘故,所以叫做有情。也正因为有情的缘故,众生本来无边无际的心性之量,显现得非常狭小;众生本来没有生灭的法性寿命,显现得异常短促。有一首诗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谓见解不俗了。


慈悲不是爱,它又是什么呢?慈悲是法性智慧的光芒,它空无牵挂而平等,如同阳光普照万物,无心地散发着温暖与光明。世上有无数的文学作品歌颂过太阳的光芒,人们纷纷诉说着对于阳光的感激与热爱之情。可事实上,人们不仅仅热爱阳光,同时,人们也憎恨它。如果不信的话,到了炎炎夏日的午后,请留神仔细听,你时常会听到一句无比熟悉的话:“这该死的太阳!”


可见,爱和恨从来就不曾分家。无论人们爱它或者恨它,都只是自作多情而已。太阳从来不曾爱过或者恨过任何人。菩萨也是这样,他们超越了爱和恨,所以,现出了广大平等的慈悲。当爱和恨融化了以后,你的心里,差不多就是慈悲了。倘若如此的话,就会迅速开悟无我空性。如《金刚经》所说: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佛陀慈悲一切众生,包括上界天神在内的一切如幻不实的众生,在如梦如幻的事业中,教化了无量众生,得到解脱自在的利益。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