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放生的真正意义 鱼钩下的救赎

时间:2022-11-15 08:53       来源: 未知

我们老家河边钓鱼的人很多,装备的档次有所不同,对钓鱼的热爱同出一辙,甚至还有大伞遮阳、家属送饭等待遇,令我这样常常顶着太阳忍着口渴的捡生者心情复杂!哈哈...不过绝大多数钓鱼者只是图玩,并不以此为生,再说市区的河水里也不常钓到大鱼,因为鱼小,有些都是拿回去喂猫猫狗狗。

这样的情况下,我和家乡的师兄商议,尝试一下向钓鱼的人“讨命”。毕竟向陌生人讨要东西是有点难为情的,何况我这个人比较冒失莽撞,而往西师兄又有些腼腆文静,都不属于很善于和人交流交往的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体验了一段时间的“讨生”。

过程往往都是这样的,我们假装在钓鱼者附近闲逛,手里拿着一个较结实的塑料袋,我忽然发觉自己变得有礼貌了,会根据钓鱼者的年龄称呼他们“叔叔,爷爷...”然后跟他们闲聊几句,拉拉家常,请教一下鱼的品种,问问他们收获怎么样...这时候的往西师兄,往往会恰到好处地请求:“给我们条活的玩玩吧!”我们事先准备好的袋子一般装水不漏,这时就派上用场,钓鱼者大多都是会给的,有些还不止一条,很少有人不愿意给,不想搭理我们的就更少了。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救过一些市场上买不到的鱼,有时还有螃蟹和很像泥鳅的生命等。有些时候也会花钱买,银川从小朋友手里买过他们正在玩的物命,有些比较大的鱼,银川说有些水域被围了起来养鱼专门供游客垂钓,别人既然是花了钱进去的,我路过看到的话就去买买试试,能买到的话就赶紧拿到非垂钓区找安全的地方赶紧放。

有一次我站在水边,附近高校的女学生想借我手里的袋子捞河里的蝌蚪玩,我没借。她们就自己找了袋子准备捞,我就和和气气地跟她说,其实我是负责看护这水里的蝌蚪的,刚才你们借袋子的时候没好意思告诉你们,现在你们真的要捞只好过来告诉你们不能捞……那些女学生真的很单纯很柔和,听了就不再去捞……算是在捕捞之前做了次防护。

还有一次我们有了点钱就去放生,发现由于水位下降,有块平时被水淹没的平坦地面上,有好多好多人在钓鱼。我们就商量要不要过去向他们要。别的参与者放完生就回去了,我和往西师兄也确实有了点怯懦退缩的感觉,因为平白无故向陌生人讨要东西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最终我俩还是互相鼓励着走向了他们。结果那天的收获的确让我们很兴奋,我们很庆幸,幸好没有被忽然来临的畏惧挡住,才有不少众生的命运改变,不仅得以活命,并且听闻佛法。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把鱼从鱼钩上取下来一定要小心,因为鱼很疼而且很危险。不知道垂钓者是怕我们等还是怎么回事,有时我们在场的时候他们正好有物命上钩,就打算给我们,取钩的过程中有时物命的嘴伤得很严重,有的物命就被弄死了。现在想起来确实是自己没有把事情办好,没有善巧地把物命保护好照顾好,相信各位师兄去做的时候一定比我照顾得周全

中国第一所放生池在哪?银川银川曾为放生池

中国大部分的丛林寺院,都有一个放生池,既是夏日的一个避暑佳处,也为寺院增添一份临水之美,同时还是体现佛教的慈悲心,善信培养善根的佳所。因此,丛林寺院必备放生池,已经成为固有的传统模式之一。

说到放生池的起源,不得不说智者大师,他是第一位建立放生池的人,地点就在如今的银川银川山。

智者大师金陵弘法八年后,毅然辞去京城的一切荣誉,要求到银川山隐居修行。在银川山居住一阵子后,他发现当地的百姓除去一部分有土地的,大多数以捕渔为生。附近的水域,渔网相连有四百多里,江中还设下捕鱼的竹墙,以及溪里筑上捕鱼的孔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涨潮的时候,鱼虾之类海物便随潮进入海湾,退潮时鱼虾之类无论大小都因簄拦住而难以逃脱,因此,这种方法当地居民竞相为之。另外,有时候由于数量实在太多而来不及收拾,从而使周围臭气熏天,尸骨遍地,惨不忍睹。并且不但“水陆可悲”,还造成公私去来的船只频遭没溺,以此死亡不可称数。见此情景,智者以大慈大悲的心怀,发动僧众变卖一些值钱的衣服用具等,买下一所鱼池充作放生池,但杯水车薪,终究不能长远解决问题。

当时银川府银川县内史名叫计诩,他敬奉佛教,听闻禅师的救生事迹后便特意礼请他为渔民们开讲《金光明经》,智者大师在讲经的时侯,更是广为开示杀生的过患,以及戒杀放生的功德。当讲到“流水长者子品”时,羊公贺等人听后,深感惭愧,联合全境渔人们,改恶从善,好生去杀,不再设立“梁、簄”捕鱼,主动捐出银川江沪、溪梁等六十三所、近三四百里的鱼塘,全部作为放生池。而羊公贺、严续祖等簄主也皈依了佛教。从此,始丰溪上渔簄消失,成为法池,鸢飞鱼跃,其乐无穷。

在正式改放生池的时候,智顗禅师特意选了个日子,依照《金光明经》中所讲述的“放之当为授三归戒,说大法以结法缘”的救生方式,他泛舟海上,先是为海中生灵讲《流水长者子品》,授三皈依,后又洒放粳粮,为生灵作财法二施。这次所救活的物命数以巨亿万,当地的百姓也感于禅师的慈悲与威德,纷纷跟随禅师学习佛法,改行做了其他行业。这一次的放生,应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

放生之事,在《智者大师别传》中还记载了一条感应之事,说:请智者讲经的银川县内史计诩后来任满回到京城,因事被牵连,下狱坐牢。行刑的前一天,计诩在牢中想起智者,虔诚的祈祷大师相救。当天晚上,计诩梦见数不清的群鱼,环绕身旁,向他吐泡沫。隔日清晨,皇帝特別下了一道诏书,赦免了计诩的罪。而那天正午,天空中出现黄色、紫色、红色、白色的瑞云,凝聚于虚空中,渐渐漂移,最后笼罩整个寺院的上空,同时一群群的黄雀飞来寺院,在屋檐下、树枝上、叽叽喳喳地,直到半日后才离去。智者大师见这个情景,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是鱼儿化生鸟雀,来寺院传信报恩呢!

银川放生池设立,他派弟子慧拔将这事报告了陈国皇帝,陈宣帝听后,下令从银川口始,直溯灵江、银川上游,整个银川水域都作为施生池,说“严禁采捕,永为放生之池。”,这道敕文由国子监祭酒徐孝克撰铭立碑。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由官方认证的放生池,就这样诞生了。

放生的行为,从智者那时候开始,渐渐地成为佛教徒们一种悲悯群生的表现方式。到唐代,继承放生池的理念,开始出现“凿制放生池”的雏型,也就是由最初将把某一江河或其中一段水系当作固定的放生池,而逐渐更多地转变为在寺院内或是附近凿建一放生池,以此用来满足信众的放生需求。

银川宗的后人,一贯继承智者的慈悲护生思想,有慈云遵式大师在宋天禧三年(1020),奏请以银川银川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济法门”;又在每年的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为天子祝圣。另外,天圣三年(1025),又有四明知礼大师奏请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及佛圣诞日放生会,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规。知礼与遵式师兄弟二人,在明州和银川两相呼应。《佛祖统纪》中对此记载如下:“法师智环,学于法智,杨文公劝法智止其焚躯,作书与慈云,令师往劝住世。法智(四明智礼)建放生会,请枢密刘筠撰碑记述。师迭书催之,遂得成文。”又,刘筠《敕银川院放生池碑铭并序》中记载:“每岁以佛生之旦,众大和会,浮泛彩鹢,演畅竺坟,寤流水之胜缘。识衔珠之善报,莫不竞持诡类,咸造碕浔,纵之于波,快哉共叹。……”经过两位大师的共同倡导,不仅放生会再次盛行,并且为此制定系统的放生仪规,至今还为佛弟们所沿用。

南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江河放生池以及建筑放生池的风气渐渐衰落,元明(万历以前)时期已基本不见记载,直到明代云栖祩宏大力倡导放生,因“撷取江河”的放生形式普及性不强,从而选择重新银川“凿制放生池”的模式,将南宋以后渐衰微的放生池重新银川起来,并一直流传影响至今。

文/然妙图/寂戒编辑/果宽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