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围捕、再交易、后放生,一条野生鸟类灰色利益链已经深入昆明市场。从全国来看,这虽属旧闻,目前也缺乏有效解决办法,而对它的讨论则层出不穷。实际上,对于放生利益链,我们要做的,不是以善恶之辩去争夺道德高地,而是站稳脚下常识与理性的基石。
不久前,浙江台州天台山,有人开着拖拉机放生了上千只狐狸、浣熊、貂等动物。一个星期后,这些动物死了一半,烂在路上。上个月14日,四男一女驾面包车在广州某村子,将上千只“坑渠老鼠”“放生”至田间及村屋旁……
无论是放生利益链的种种“利”,还是一些放生行为本身的种种“愚”,都屡见不鲜。但遗憾的是,不少媒体仍以“善”、“恶”的观点去评论上述行为,因而畏首畏尾,不忘照顾各方情绪。比如,首先要肯定“传统文化的善举理念”,然后再去抨击“盲目放生”。不难看出,道德的大帽子,有时候影响了人们观点的明确表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实际上,无论是对放生行为,还是对其他社会公共事件的评判,我们都无需将其抬高到道德层面去评价,首先应当检验,一件事是否符合常识与理性。
王小波曾说:“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这句话,放在当今动辄就追求“道德正确”的社会而言,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单就放生来说,常识又是什么呢?
首先,生态与环保是一个相对基础的常识,也就是说,放生如果不能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那么就无道德可言。
在此基础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对于商业化放生来说,越放生,越杀生;放生的动物,未必是能活的,动物被放生至一个不适应的环境,放生便是放死;放生,要考虑生态入侵的问题;放生,不应功利,也就是说,放生不应当是购买筹码然后的消费行为。
汝为功德而行功德,并无功德。
所以,对于放生者而言,在行放生之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常识与理性,然后再去评判其道德属性。就拿昆明野生鸟类灰色利益链而言,为了猎捕到一只鸟儿,常会误伤、误杀四五只鸟儿。在这种利益链条下,说放生一事,绝对与道德无关,该讨论的,是有没有越过底线。
放生者可能会说,抓鸟伤鸟与我无关,我放鸟,所以我道德。这与“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其实道理相近。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应当形成一个共识,道德判断不应凌驾于对“实施问题的健全的判断”基础上,否则,就是在舍本逐末,就会畏首畏尾,进而模糊了一切道德标准。
无论是放生,抑或是推而广之其他任何有争议的现象,没有常识与理性的基石,对善恶道德的讨论均是海市蜃楼。因为道德不是社会底线,常识与理性才是。
佛门养生十大秘诀佛门养生十大秘诀说说高僧大德长寿那些事
来源:《觉群》作者:何止米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续,派术士徐福率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古代的方士为了延年益寿,隐居山林炼食仙丹;世间的芸芸众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着长寿的秘诀。长命百岁一直是世人所希求的,表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佛教追求解脱,不追求长寿,可是偏偏向佛的僧侣、居士多高寿。据《历代名人生卒年表》(清未民初梁庭灿著):自公元232年(三国)~1884年(清朝)的1652年间,生活在全国各地的571个高僧平均寿命达76.4岁,比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高36.1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能达到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实属奇迹。就近现代而言,高寿的僧人、居士也比比皆是,清定上师世寿97岁、广钦老和尚世寿95岁、赵朴初居士世寿93岁、李柄南居士世寿96岁。可以说,这些高僧大德,全是以高龄之相示寂。
佛家的寿命超出皇帝和一般人,可见佛法中隐藏着长寿的因子,这种因子在滋养着佛教信徒的身心,最终使他们的普遍高寿。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些探讨,以解析与探秘僧人高寿的原因。
在探讨僧人长寿之谜之前,先让我们看一看世界公认的十大长寿之道。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世界五大长寿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亚、中国新疆的和田及广西的巴马进行探访。他们通过对500名百岁老人的跟踪与研究,发现长寿者有如下生活特征:一是心胸开朗,慈善宽厚,知足温和;二是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不偏食,不暴食;三是无不良习惯,少喝酒,不吸烟,适量饮茶;四是热爱劳动,勤快好动;五是生活起居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六是家庭和睦,与子孙关系融洽;七是邻里团结,乐善好施,深受尊重和爱戴;八是居住环境好,无污染,空气新鲜,饮水洁净;九是一生中没有患过大的疾病,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十是家族有长寿史,胎次靠前,多为长子长女。
以上十大特征是不是与佛教文化的某些内涵殊途同归呢?通过研究发现,世俗社会的长寿之道与僧人的禅修生活及所遵从的清规戒律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面逐一分析。
一、慈悲为怀――以善立世的人生理念
佛家倡导“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即以悲悯之心来善待众生。2006年8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曾对130名自愿者进行跟踪研究,这些自愿者利用假期在孟加拉的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者,这期间,他们对自愿者的唾液进行抽样分析,发现在自愿者的唾液里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一般要高11个百分点,而这种抗体功能能防止呼吸道感染,增强人的免疫系统。他们在另一项实验中还发现,一个常常对他人怀着敌意的人,其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程度往往较大;视别人意见为敌,一触即暴跳如雷的人,血压较容易处于高峰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心胸狭窄,心怀恶意,没有慈悲心的人,生命最容易夭折。佛家“慈悲为怀,以善立世”,可以说与世界卫生组织“十条长寿之道”的第一条“心胸开朗,慈善宽厚”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