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那个寺庙有放生池
1、自己做生意的时候,心是好的,但是却总被人欺骗,不知道为什么?
2、你做生意有这样的情况,别人做生意却没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这不是巧合,而是有因缘的。你现在是明理不够,智慧不够。其实不是别人在欺骗你,而是你在欺骗别人。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如是因,如是果,有因才有果。佛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佛讲的因果也是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循环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规律。今生别人这样欺骗你了,肯定是前世你也这样欺骗过别人。其实每个人的阿赖耶识当中都有这些因缘,只不过暂时没有成熟而已。业力现前也是件好事,你可以转变心态:“这是我的因果,是我的业力”。如果自己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现在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要怨就怨自已,要恨就恨自己,是自己前世造的业,都是自己的业障。这样想就没有怨恨,没有委屈,心就平静了。你可以把这些当成还债,这样这个债就还完了,以后就不会再感受这个果报了。然后你再想:“这都是自己的冤亲债主,都是来讨债的。这是我还债的一个机会,我应该布施给他们。”如果真能这样发心,你就种下了善根,积累了福报。这样怨恨就没有了。否则,即使你再怨恨,再怕吃亏,也无法阻止果报现前。你还不如把这些都当做布施,施舍给他们。这样,你就等于种下了善根,积累了福报,你所得到的也会更多。心态平和了,生意好了,这不就是解脱了吗!
3、在对境当中能转变心态,能把所经历的一切转为道用,这就是修行。修行不是要逃避现实,而是要面对现实。你现在心里有很多委屈和怨恨,如果你相信因果,能拿这样的真理来对治自己的业障,这样烦恼业障就会消失。
4、学佛需要资粮,那什么是资粮呢?从世间法上来说,资是指钱财,粮是指食物,人如果出门远行,那必须要有钱财和食物一路维持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这是世间法的资粮,那出世间法所说的资粮呢?
什么时候放生最好5、依玄奘法师在《成唯识论述记》中所说:“菩提因之初位,资益己身之粮,方至彼果,故名资粮。”出世间法中所说的资粮,是指菩萨们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发菩提心为基础而修行积累善根功德,由此趣向佛果,才能最终证得圆满佛果。
6、那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积累的资粮分为几种呢?依《大宝积经》中说:“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通达二种资粮,何者是耶?谓福及智。舍利子,云何名为福德资粮?所谓布施体性福所作事、尸罗体性福所作事、诸修体性福所作事及大慈定大悲方便。……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智德资粮善巧?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由住如是如是因缘法故,摄取于智,是故名曰智德智粮。”
7、由此可知,大菩萨修行积累的资粮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福,也就是福德资粮;一种是智,也即是智慧资粮。
8、简单说来,福德资粮,也就是修福报;智慧资粮,也就是修智慧。
9、对于小乘行人来说,修学解脱道,只需现起观察蕴处界的苦空、无我、缘起性空,只需积累相对较少的福德资粮就能证得解脱。
安徽市放生护生协会10、但是对于大乘行人来说,因为不止要自己证得佛法,还要度化众生,所以就必须要有更为广大的福德资粮才能成就。当然,大乘行人的成就,远不是小乘行人所能比拟的。
二、福建哪里有放生组织
1、据《大智度论》中记载:在迦叶佛的时候,有兄弟俩出家修行。兄长喜欢持戒诵经坐禅,一心修慧,无暇修福报,而弟弟则喜欢广修福报,却不乐修行智慧。到了释迦佛时,兄长投生在一位大长者家中,后来出家学佛,成为了大阿罗汉。而弟弟却投生为大象,天赋异禀,深得国王喜爱,福报受用不尽,璎珞珠鬘满身。
2、兄长虽然成为了大阿罗汉,但是因为他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所以他在城中托钵时,常常空钵而回。弟弟虽然受用不尽,但是投生在畜生道中,愚痴无知。
3、有一天,兄长又空钵而回,在饥渴交加的时候,偶然路过国王的象厩,发现大象的食物远胜一般常人。他很好奇,于是入定观察这头大象过去生的因缘,发现这大象在过去生中是自己的弟弟。他进而观察,过去生的种种事情历历显现,他不由地感慨:自己兄弟俩过去生中修行都有偏失啊。
4、于是有一首偈子总结了兄弟二人的修行遭遇:“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
5、智者大师在《妙法莲华经玄义》中说:“菩萨地位者,从空入假,道观双流,深观二谛,进断习气色心无知,得法眼、道种智,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佛地者,大功德力资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谛究竟,习亦究竟。如劫火烧木,无复炭灰。如象渡河,到于边底。”
放生鸽子什么报应6、大菩萨智慧深广,道观双流,而佛陀福慧两足尊,不但具足福德,而且具足智慧。所以对于大乘行人而言,既要修行福德资粮,也要修行智慧资粮,福慧具足,才能趣向圆满的佛道。
杭州西湖哪里可以放生
7、关于资粮的含义,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只就现有的遗物很难对佛教画的起源得到正确的考证,因为最古的遗物现在已不存在了,但是可以肯定佛教绘画是早于佛教雕刻的。根据佛经和佛教传记中的记载,当佛在世时,在佛教寺院中已经有了佛教绘画。
9、《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七云:“给孤长老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装饰。’即往白佛。佛言:‘随意当画。’闻佛听已,集诸彩色,并唤画工。报言:‘此是彩色,可画寺中。’答曰:‘从何处作,欲画何物?’报言:‘我亦未知,当往问佛。’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檐下画作本生事;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于讲堂处画老宿苾刍,宣扬法要;于食堂处画持饼药叉;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安水堂处画龙持水瓶著妙璎珞;浴室火堂依《天使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于瞻病堂画如来像躬自看病;大小行处画作死尸,形容可畏;若于房内应画白骨髑髅。’是时长者从佛闻已,礼足南去,依教画饰。”
10、什么时候你需要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