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适合放生什么鱼种
1、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2、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3、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4、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著魔。
5、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6、-------索达吉堪布
7、一切有漏善法中,无有能比放生之功德大。凡其它善业,若自心不净,就无有功德,但放生时,无论其心净或不净,其事皆是直接对众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议的善果,哪怕是放一条生命,功德也无法衡量。因为这些所放的众生,暂时已经解脱难忍遭杀的病苦,再加上放生时念佛号、心咒来加持后,究竟彼等众生也获得不退果位。如《不退轮经》云:“凡闻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者,皆得不退果。傍生闻佛号,亦播下无上菩提之种子,此后得果。”其余佛经云:“闻佛名,或见佛像,生无量德,将得解脱。”《释迦佛传》云:“曾有一大鳖鱼,欲食众多商人,其中商主念佛名号,闻此佛号之功德,鳖鱼转成人身,在释尊教下已得罗汉果。”因此在放生时,切莫忘记念佛号!
8、我认为放生就是度化众生。大菩萨度化众生,也是暂时令众生离苦得乐,享受人天福报,究竟解脱生死轮回。放生也同样具备此功德。因此无论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凡喜欢放生的人,真是大菩萨,我们应当时时随喜和学习他们的无上行为。比如我们学院里的某位大堪布,他生来喜欢放生,别人对他供养的钱全用为放生。
9、如今时逢末法,真正能作利益有情的大德亦属罕见。然一些具备钱财的大法师、大居士,建设工厂等,发心为国家造福,动辄上万上亿;或广为修建、装饰庙宇,而内却无甚僧众闻思修行;或塑造外观既不合佛经要求规范,内又无装藏的佛像等……。这些虽是一种善事,但若能将此钱财用于放生,直接度化无量的众生,岂非更具有无边的功德呀!
10、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藏地的梗桑曲扎大师云:“应断杀生,救护放生,于一切身语之善法中,放生功德最大。”《地藏十轮经》云:“设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恒时无病延寿命,安乐畅适无损害。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二、上海放生泥鳅的地方
1、藏地著名空行母根桑曲珍游行中阴教言《深道总集空行耳传深义莲花心滴》云:“一切高贵卑贱众,今生来世安乐法,无此放生更殊胜。转绕赡洲之功德,等同放生一牛犊。念诵七亿观音咒,等同放生一小牛。吾至阎罗境见此,今莫忘失空行语,励力放生牛犊等,乃有无量功德也。”根据《俱舍论》说:所放生众生躯体愈大,其功德也越大,宰杀愈粗大之有情,其过患亦更大,因为身体大者,有粗相之苦乐感受。
2、印光大师总结了放生的十功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诸佛欢喜、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消灭恶业及四季安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
3、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大德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日智者大师,买临海四百多里海滩,作放生池;唐肃宗命天下各州建立放生池,颜鲁公作放生碑文;宋真宗也命天下建立放生池,并把整个西湖划为放生之用;明朝莲池大师建多处放生池,并作《戒杀放生文》流传至今。
4、凡放生者,都得四果功德:放生之异熟果者,解脱三恶趣痛苦,其下等发心,放生量少,能转于人道;中等发心,放生量亦为中品,能转于欲界天;若上等发心,放生数量极多,则转生色界、无色界,渐次脱离轮回苦海。放生等流果分一感受等流果者,将来生生世世转为长寿无病者;二同行等流果者,未来得人身时,喜欢断杀放生,具足慈悲善心,行持殊胜菩萨道。放生的增上果者,放生者将来不转生于深渊险地,转生之境全是乐意美境,具有饮食、花果等。放生的士用果者,一切生世中,增上所放生之善德。
5、放生时要搞清放生物种,勿放生外来物种和不确定物种。大量的外来物种或不确定物种,会破坏本土物种的生物链,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有失放生的目的,违背了佛教放生护生的情怀。例如很多善男信女到水族市场购买巴西龟,甚至是凶猛的小鳄鱼来放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6、放生须了解所放生物种的生活习性及所适应的生存环境,避免南方物种放生到北方,海水生物放生到淡水中,陆龟放生到水中等等。
7、很多属于观赏类的鸟和鱼等,尽量不要放生,即是放生也要考虑下他们是否能生存,否则放生等于杀生。
8、愿以此放生功德庄严佛净土、
9、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10、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