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放生地点,山东淄川普照寺开展慈善帮扶活动

时间:2023-11-15 08:19       来源: 未知

一、线上代放生

山东放生地点,山东淄川普照寺开展慈善帮扶活动

1、万斤油米进千家——山东淄川普照寺开展慈善帮扶活动

2、大菩文化山东讯1月10日,山东淄川普照寺开展“万斤油米进千家”公益帮扶活动,为700余户贫困群众送去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给他们送去冬日的温暖。

3、“万斤油米进千家”是普照寺2021年首次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拉开了普照寺爱心慈善、服务社会的大幕,旨在汇聚社会爱心善举,赈灾济贫,赡老扶幼,帮困助残,是普照寺不忘初心、认真践行人间佛教的具体行动。目前已有2000余名爱心人士加入,累计帮助8000余户贫困群众。

4、淄川普照寺举行升旗仪式

5、大菩文化山东讯3月22日,淄川普照寺开始有序恢复对外开放。按照上级部署安排,在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普照寺制订了恢复开放工作方案,组建了防控工作专班,制订了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开展演练,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6、普照寺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7、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8、入寺的游客、香客需全程佩戴口罩,于山门口前测量体温并出示健康绿码(或现场实名登记)。

9、体温高于2℃、非健康绿码、或有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嗅味觉减退等可疑症状者以及14天内有境外和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接触史的人员暂不接待。入寺后,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间隔距离,敬香拜佛完毕后不要在寺内逗留。

10、为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除寺内常住工作人员外,五观堂不对外开放。

二、八月十五放生公鸡

1、进入寺院的人员须测体温、登记、戴口罩、持绿码,做好“一米线”排队工作,殿堂内安排工作人员有序引导信教群众上香礼拜,控制人员密度,并一日三次对寺院大殿等房屋设施进行清洁消毒,确保防控措施到位,保障信教群众的健康安全。

2、广福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广福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地文化著称于世,特别是隋朝初年,隋文帝派政府官员和高僧大德护持佛祖舍利来寺安放,更成为该寺的一大盛事。由于时代的变迁,广福寺几经兴衰,往日的兴盛不再,时至今日仅存部份塔林和石碑,除了旧址之外,整个寺院已荡然无存。

3、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广大有志居士的努力,广福寺的重建工作已经展开,一副崭新的蓝图已呈现在眼前。重建的广福寺仍沿用了古刹旧址,预计耗资亿万元左右,需三至五年完工。

4、该寺于2005年农历8月22日破土动工,至今年年底即有十项工程竣工。另有三项工程开工兴建。其中,庄严宏伟的大雄宝殿、宽敞明亮的念佛堂、屡现灵气的龙王庙、大慈大悲的滴水观音像、安静肃穆的往生堂和优雅脱俗的部分僧房,即将投入使用。居士楼、五(王、玉)观堂、讲经楼等工程正破土动工。当下,寺院的建设者正不遗余力的日夜操劳,广福寺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不久,一座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寺院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将为佛教的研究、佛法的宏扬、居士的修行提供一个理想的去处。

5、在通往广福寺入口的最外端的磨脐山狮子岭的摩崖上刻着“妙法莲华”四个大字,在广福寺能够远观,磨脐山南峰向东南延伸,有一段很长的山岭与中峰相连,远看如一雄狮远望东南,山岭主体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南面。佛门中人总以“暮鼓晨钟狮子吼”来表达听闻佛法后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所以名“狮子岭”,“妙法莲华”语出《妙法莲华经》,它开凿于2010年,出自孙鼎万先生之手,字径七米余,堪比肩于云门之“寿”,成了古寺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6、广福寺位于青州城南十里云峡河办事处后寺村西的群山环抱之中,是一座典型的“深山藏古刹”式寺院。遗址上迄今屹立的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青州府儒学教授邢宽所撰《重修广福寺记》碑称此寺:“东有普同之塔,南有观音之岩,西有八仙之台,北有劈峰之山,钟鼓山峙于前,望乡台昂于右,蜿蜒环抱,上下隐伏,诚一胜景之奇秘也!”清初安丘文人张贞在《游广福寺记》中叹云:“三面山环,其景胜绝!”寺院选址符合堪舆学山环理念,是适宜佛教发展的理想之地。

7、广福寺亦名岩势道场、胜福寺、兴福寺,又因座落在劈山东麓,俗呼劈山寺,始建于北魏晚期。据《续高僧传》卷26《释智能传》载:“古名岩势之道场也,元魏末时创开此额。”光绪《益都县图志》卷13《营建志上》云:“隋曰‘胜福’,唐以后始易今名(广福寺)。金皇统八年(1148年)重修,明永乐以后迭次修葺,国朝康熙间渐次颓圮。后遂废,神像皆露处。光绪十三年(1887年),知县张承燮为葺数椽以庇之,又易其名曰‘兴福’云。”这是一座应予引起关注的青州古寺。在乾隆《益都金石记》、光绪《益都县图志》中著录该寺多条造像记和残经幢,如: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齐郡太守刘世明造像记、东魏时青州大姓崔氏家族成员20余人造像记、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维那张洪亮等人造像记、宋嘉佑四年(1059年)皇化寺大悲院润大师灰灵记和元佑八年(1093年)尊胜残经幢等。在明清文献里也可寻觅到数首关涉此寺的诗作,如:明汉中府同知李尹耕的《广福寺》、户部尚书王基之父王士先的《同无静上人至广福寺》、清桂林府同知李文藻之弟李文涛的《广福寺和兄素伯》等。青州博物馆现藏国家一级文物——隋《舍利塔下铭》石刻、唐弥勒石像、明鎏金铜毗卢佛像均出自广福寺内。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该寺曾经拥有过的香火兴盛景况。

8、广福寺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件是隋文帝敕建舍利塔法事活动。由《广弘明集》卷17《隋国立舍利塔诏》和出自寺内的《舍利塔下铭》石刻可知,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个州的30座寺院中同时兴建舍利塔,掀起了全国性大规模崇佛浪潮。这年十月十五日,在文帝敕使大德僧智能、羽骑尉李德谌主持下,青州长史邢祖俊、司马李信则、录事参军丘文安、司功参军李俈率领僧俗信众,云集广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虔诚地表达了文帝祈愿“一切法界幽显生灵……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的美好愿望。法事场面隆重盛大,深为时人瞩目。

9、广福寺能引起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重视而有幸分得舍利建塔,一方面说明此寺当时绝非一般性寺院;另一方面据《法苑珠林》卷40《舍利篇》载:文帝诏令舍利塔选址必须在“高爽清静”之处,广福寺地理环境正好合乎这一要求,因而被选中。由《重修广福寺记》碑知,作为这次建塔法事历史见证的《舍利塔下铭》石刻至迟在明代成化年间即已被人们从地宫中取出。然而,文帝钦赐的佛教圣物——舍利却在当时不知作何处理,下落不明了。

10、明代以前广福寺内建筑除隋文帝敕建的舍利塔外,均不可考。如所周知,北朝隋时寺院多呈前塔后殿格局,广福寺主体布局理应如此,但因其自身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不排除例外的可能。该寺在历史上曾多次重修,尤以明天顺、成化年间住持瑛翠庵重修力度为大。这次修建的如来殿是寺中最主要建筑物,“高爽宏丽,重檐叠拱”。殿内“塑主如来宝相,环以十八大阿罗汉,其后为观音大士,涌现云海间。”如来佛、十八罗汉均系塑像,云海中的观世音菩萨则是壁画形式。此外还建造有天王殿、方丈室、僧堂、钟楼、东西两廊庑、食堂、伙房、浴室等等。作为寺院的基本设施,可说是一应俱全了。邢宽在《重修广福寺记》碑中禁不住称赞道:“诚一郡兰若之甲者也!”可知广福寺在明代已有青州首刹的地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