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哪里放生昆虫最好
1、佛教在线宁夏讯由宁夏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宁夏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坛2016年8月18日至19日在宁夏银川召开。
2、参加论坛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有:党委崔波副书记,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马廷礼,人大副主任王儒贵,宁夏自治区副主席马力,政协副主席田成江,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宁夏统一战线研究会会长沈凡,民委主任、宗教局长丁卫东,统战部副部长、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杨志文等。中央统战部二局储有奇副巡视员、国家宗教事务局业务三司马劲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曹中建书记出席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等宗教团体的三十余位在民族宗教研究领域有突出造诣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应邀参加了论坛。
3、开幕式前自治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崔波亲切接见了与会专家学者,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在“导”,引导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什么是宗教中国化?路径和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在认识上搞不清楚,那么,实践上“导”就容易出偏差,就容易出现盲目。宗教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过程,希望与会专家们的研讨,有助于我们在认识上对伊斯兰教中国化能看得清、把得准。在实践上能为我们提供“导”的良方,使党和政府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真正导之有力,导之有效。
4、宁夏自治区副主席马力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探索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总结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研判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提出专业性、创新性、指导性、实践性强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5、论坛分设“伊斯兰教中国化”主旨发言以及“伊斯兰教中国化理论探索”、“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探索”、“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伊斯兰教与宗教中国化”总计五场专题研讨。
6、论坛“主旨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曹中建主持,6位知名专家发言。
7、卓新平(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在题为“关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考”发言中提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一直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对话中国思想、会通中华文化,形成了优秀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伊斯兰教今天的“中国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伊斯兰教的中国适应仍在途中,需要继续和努力。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适应、融入应持一种动态、互动的态度。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也是中华文化积极吸纳伊斯兰优秀文化因素的过程,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伊斯兰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体制、政策、思想、文化等积极适应,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
8、体建设在实现“中国梦”的努力中充分显示穆斯林的身影和作用。伊斯兰教“中国化”还需要伊斯兰教自身加强建设、不断完善。
9、张志刚(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在题为“‘宗教中国化’理论探索”发言中提出:“宗教中国化”内含三重义理: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其理论内涵就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是“根本的认同”。世界性宗教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于适应不同的文化、民族和社会境遇,“宗教中国化”是符合这一普遍规律的。中国宗教应积极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持守各自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发掘教义教规中裨益于文明昌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真精神与正能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为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贡献。
10、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民族学会会长)在题为“伊斯兰教在中国几个少数民族中的影响---三个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发言中提出:回族文化的形成是两大文明交互影响的结果,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具有互补、相容的特性。考察伊斯兰教对中国几个少数民族的影响可看到,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并产生了硕果——中国回族文化,这两种文明互相补充,形成了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人类文明是多元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是多元的,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对话、尊重与借鉴,相容合作。
二、放生之后还能吃吗
1、郭承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题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几点浅见”发言中提出:内地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以与中国社会文化主动适应的特点完成,而新疆伊斯兰教本土化以融汇、吸收了古代新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成分发展起来的,表现出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多样性和与本土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特征。达瓦宣教团和国际赛莱菲来我国搞“净化”伊斯兰教,要看到其有危害的一面,生活伊斯兰化使中国穆斯林自我边缘化,背离中国化方向,也不利于今天中国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必须抵制。
2、杨发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在题为“对话与交流——从《天方典礼》看伊斯兰文明与东方文明和谐共处的智慧”的发言中提出:汉文译著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直接成果。《天方典礼》未涉及有关伊斯兰教法的内容,穆斯林从《圣训》出发,做出了谨慎的选择,为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和谐相处积累了宝贵经验。
3、孙振玉(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在题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发言中提出:伊斯兰教中国化当代要发扬勇敢的变革精神、博大的中华精神、应有的理性精神和普惠的人文精神。“外国化”、“泛清真”现象,一定程度上会扩大文化差异和社会区隔,其存在是受伊斯兰教辩证发展规律作用、穆斯林社会文化认同推动、重利主义的驱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族当代审美特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引导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建构正确的话语体系,包括宗教的自我话语、政府的权威话语、学术的知识话语。对“去中国化”“逆中国化”等概念的使用应慎重。
4、第一场专题研讨:伊斯兰教中国化理论探索
5、第一场专题研讨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高占福主持、点评,7位专家交流发言。
6、丁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在题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以回族的视角”发言中提出:伊斯兰教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回族文化。伊斯兰教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是以回族的文化实践来实现的,形成如“教坊”、经堂教育、“二元忠诚”国家认同观等适应形式,在文化形态上表现出多样性、差异性。
7、马宗保(宁夏大学副校长、教授)在题为“论伊斯兰教教法在我国的礼俗化”发言中提出:教法礼俗化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侧面,一是成功摒弃了伊斯兰教法中“法”的内容,吸收了中国传统礼俗文化的内容,使教法整体上趋于礼俗化、伦理化。二是通过主动调适,理顺了教法与国法的关系,使教法从属于国法并且仅在民间社会发挥作用。
8、丁俊(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题为“把握时代精神,秉持爱国爱教——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问题”发言中提出:伊斯兰教中国化强调穆斯林对国家的认同,不是民族文化的单一化、趋同化。把握好伊斯兰教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教义教理的恒数与时代发展的变数之间的平衡,把握时代精神、秉持爱国爱教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9、马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教授)在题为“适时本土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人类学解读”发言中提出:伊斯兰教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教派的话语,没有标准化的模式,是穆斯林采用适合本土的方式呈现、理解、解释伊斯兰教,而不是去宗教化、去伊斯兰化。“本土化”和旨在革除本土化过程中信仰中融入的非伊斯兰因素的“本真化”的博弈,是无法避免的。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强化穆斯林的国家认同。
10、敏敬(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在题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内涵及发展经堂教育在‘伊斯兰教中国化'中的作用”发言中提出:穆斯林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与经堂教育衰落有一定关系。应鼓励复兴和改革经堂教育,强化汉语知识系统的学习,提高对阿訇队伍的经济支持与人文关怀,使经堂教育成为引导穆斯林自觉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