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佛教解释)
正见指的是正确的知识。它是一种智慧,能够了解世界的因果,思考有漏和无漏诸法的本质。它等同于般若,是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八正道和十圣谛之一,是邪见的对称。
在《大般若经》中,佛陀明确解释了 "正见":
原文如下 "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终、知苦终之道!这就叫正见。"
译文:"比丘们啊,什么是正见?比丘们啊!如实知晓苦是什么,知晓苦的原因,知晓苦应在何处消灭,知晓消灭苦的方法和途径,比丘们啊!这就是正见。
这是 "八正道 "之一。它指的是对四圣谛的洞察,也就是对生命真相的彻底领悟。唐澄观《华严经大略》:"正见坚固,离诸妄想"。隋江宗《摄山栖霞寺碑》: "深求正见,无误来果"。宋洪迈《容斋五文-八经》:" "用正见,观真理,无出《佛说观普贤菩萨行经》。"
佛教对正见的解释
正见(梵文 samyag-dr!s!t!I,巴文 samma^-dit!t!hi,藏文 ya
(%-dag-pah!Ilta-ba)。
杂阿含经》卷 28 说(大正 2-203a): 何谓正见?所谓正见有二。一种是世俗的有漏正见,有取有舍,转为善趣。有一种正见是圣世俗、无漏、无取、正断苦、正转苦边的正见。什么是有转向善趣的正见呢?如果他看到有布施、有说法,甚至知道世间有不受后有的阿罗汉,那么,看到有世间的有漏、有取而向善,这就叫世间正见。何谓正见圣者世间有漏不取于苦端而转于苦边?'谓圣弟子思惟苦痛,思惟集灭道,思惟无漏道,随法抉择,分别求证觉智,开悟观察,是谓见是世间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而转苦边'。
大智度论》卷九十七指出(大正 27-504b): 什么是正见?就是不被无尽无生智慧所摄持的相应善觉智慧。此有二种:(1)有漏,(2)无漏。有漏的是世俗正见,如前所述。无漏者,即无漏忍,学八智无漏义'。正见有两种:与意识相应的有漏善慧称为有漏正见或世俗正见;现观的八种无漏忍和学的八智、无学正见统称为无漏正见,或世俗正见。
如上所述,由于有学正见和无学正见的区别,它们与世俗正见合并为三种。俱舍经》卷 2(大正 29-10c)中说 世俗正见是相应善意识的智慧。有学正见是有学身中的一切无漏见;无学正见是无学身中的一切无漏见。(省略。)世间一切有漏、无漏之见,有学、无学之见,在观察佛法的明晰程度上有差别,都是如此。为什么只有意识才与世间正见相应呢?''因为五识不能决定意识的程度,又因为五识是决定意识程度的第一识,所以五识不能决定意识的程度,因为五识没有分别,所以就没有见。
另外,在无漏正见中,除了尽智和无生智之外,正见中只包括八智,而这二智只是正智,并非见性。大智度论》卷 97 用四句话对此进行了区分,其内容如下(大正 27-503a)。
'所有无漏见都是无漏智吗?答案是有四句,有一种无漏见不是无漏智,叫做无漏忍。此有见无智相。有无漏智非无漏智,是无生尽智。此有智相而无见相。有无漏观,有无漏智。除了无生尽智和无生尽智之外,其余的无漏智是什么呢?这就是八智中的无学义,有见相,有智相。有无漏见、无漏智,谓除前相。
然而,根据《成实论》卷 16 "见智",正见与正智并无差别(大正 32-365c): 正见与正智有何异?答曰:一无差别。正见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世间的。世俗的定义是有罪过和极乐等;世俗的定义是能够领悟苦谛等。正智也是如此。(省略)而正见称为正观,证悟无生的智慧也称为正观'。
此外,《大乘义章》卷八(本文)说:'毗婆舍那以忍心以上为正见,成实以暖心外为无漏正见(大正 44-618a): '《成实论》认为,人始终不受暖心之外的观照,而在《宗镜录》中,暖心之外的观照称为住点,人不会再堕入世间三途。因此,他引用《金刚经》来证明,世间有正见的人,会游历数十万生,永远不会堕入恶道。如果我们跟随毗湿奴,只有超越忍辱的人才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不会受到三恶道的任何影响。涅槃经》也说了同样的话。根据这些话,只有忍辱心以上的人才能称为世间正见。'此是第一不受处。
这是根据《成实论》卷 16 所说,智能破假名为忍,忍是暖等四善根中的一种。此外,《俱舍论》卷 25 还解释说,八圣道中的正见既是道路,也是道路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