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入流之路:第四阶段圣戒的获得与总结

时间:2024-04-19 10:13       来源: 未知

4. 圣戒的成就

戒随心转(sīlā

sīlā(ussati)--遵循自己的戒律,不毁坏、不破损、不玷污、不掺杂、自成一体、为智者所赞叹、不被触动(不为爱所触动、不为见所触动、不被责备),从而生起净(jing)。戒随心转能得近静,但会导致近静、息静、道静和果静的产生。

在第 933 经中,佛陀对马哈和尚说

佛陀对摩诃迦叶说:"你看到了佛陀,却没有看到佛陀;你看到了比丘,却没有看到比丘;你应该经常勤修六种法:什么是六种法?六法是:六法是什么?信、戒、施、识、空、慧六法,以及不痴六法。因此,大迦叶 依此六法,增修六随念、佛事念、乃至诸天念,如是十二种念成就。其圣弟子离诸恶趣,不增不减,除诸恶趣。远离尘垢,不增不减。他们不取、不舍、不执着,因为不执着,所以自在涅槃"。因此,根据义、戒、施、闻法、修慧、舍,再加上忆佛、忆法、忆僧、忆戒、忆施、忆天的十念中的前六念,就能自证涅槃。前六念是修行,后六念是忆念。

纵观佛陀所制的戒律,在家五戒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几乎都是因欲而起。如果我们对欲望进行观察和思考,就会明白佛陀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戒律。如果佛陀没有制定戒律,只是说要离开欲望的境界,那么如果我们决心离开轮回,为了离开欲望的境界,为了行为和思想的清净,我们自然会制定自己的戒律来遵守。

持戒波罗蜜多以思想为本,还包括三离(离身恶行、离语恶行、离见恶行)、不贪、不嗔、不痴、念、慧、精进、诸心所等。戒律的相是保护自己的身业和语业,使其向善;戒律的功能是防范;戒律的相是身、语、意的清净,有智慧的人审视戒律,就会发现戒律是三业的清净;戒律的因是惭愧(作恶的羞耻)和戒律(作恶的恐惧),闻法是戒律的深远因。

如果你不能理解杀生是不好的,是会造恶业的,那么你就想一想,如果你的生命受到威胁,你会恐惧,会想逃跑,既然你自己都这样爱惜自己,又怎么会去伤害别人,伤害其他众生呢?佛陀在《南传法句经》中说:"众生畏罚,众生畏死,若已杀者,不杀,亦不教人杀。众生畏罚,众生爱生。他们不杀生,也不教人杀生"。其他戒律,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欲、嗔恚、痴呆等,也应如此理解。

我们应该注意不杀生戒,不为口腹之欲而杀生,但佛陀方便允许持戒比丘吃三净肉,即眼不见而杀畜肉,耳不闻而杀畜肉,心不疑而杀畜肉。佛陀在《楞严经》的第二部《肉鱼经》中说:"世人不节其欲,贪求美食,杂居不净,信奉虚无,行为不当,思想顽固,此为肉鱼,非肉也。"

不杀生、不擅取他人未许之物、不邪淫(夫妻正淫除外)三戒是世间正业。世俗正业是修行者证悟涅槃时的三身妙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其余的身外恶行也是远离、断除,不做、不为、不与境界融合、不理会境界带来的诱惑。

远离和断绝妄语、恶口、两舌和妄言,这就是世间正法。当一个人证悟涅槃时,他的道智会引导他只说正语,不说恶语,摒弃一切不当、不义、有害的言语。反之,他口中行妙法,说法语,说真话,用亲切的语言,充满意义和利益,对人、对时、对地说关怀的话,无言时保持神圣的沉默。这才是出神入化的正确言辞。

户主的恶命是贩卖人口、武器、杀器、卖酒、贩毒、吸毒、嫖赌、看相、算命、看风水、用蛊。如果出家人无理取闹,欲壑难填,用各种技艺符咒维持生命,或非法谋取衣食、床铺、座位等物品,弄虚作假,诵经征税,卜卦看相,测地理风水,说吉凶祸福,也是一种恶命。

修行者念诵苦、集、灭、道之义,观察自己的心念,观察一切行为及其过失,希求涅槃,求得快速的心解脱,就会舍弃恶缘,按照正见、正思惟求得正命,这就是世间正命。世间正命是指修行者证悟涅槃后,以道的智慧摧毁邪命中的恶法和不善法,拥有世间正命。

以上三种正语、正业和正命都属于戒律的范畴。

当我们通过持戒来净化自己的身业和语业时,就能远离贪欲和嗔恚,树立不颠倒的正见。所以佛陀说:"离贪欲,不思己财,不贪己物。无嗔恚心,不打人、不缚人、不杀生、不刁难人。有了正见,不颠倒,就有布施,有说法,有福报。有善恶业果,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世间阿罗汉,有现世法,有自知,有证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知无来世。" (杂阿含经》1039)。

因此,持戒的作用是使僧人守持禁戒,以持戒修持正法;因为有正法,所以能时时舍弃邪法、不善法,培植善根,生起善力,解脱烦恼的束缚; 因为善根的力量,能够观察身、口、意三业的真相;能够让未证悟者证悟,让佛法长存。关于持戒的功德,佛陀在《长阿含经》(卷 2)中说:"世尊告诸清净信士言: 若人犯戒,有五失堕: 何谓五衰?一是求财,不能如愿;二是如愿以偿,将来浪费;三是所到之处,不被尊重;四是名声败坏,传遍天下;五是身灭命终,堕入地狱。我告诉诸位清信者:如果你们持戒,有五种功德:是什么呢?一是心想事成;二是财物有得有失;三是所到之处,无不受人尊敬;四是善根深厚;五是无量无边;六是无量无边;七是无量无边;八是无量无边;九是无量无边;十是无量无边;十一是无量无边;十二是无量无边;十三是无量无边。佛陀在《沙门果经》中说:"一个人成就了圣戒、圣根护法、圣正念和希望成就,他选择住在空旷的地方、树下、山中、峡谷、石窟、薮林、空地、土丘或枯木堆中。他乞食而归,吃饱后盘腿而坐,身体端正安详,此时正念深沉。他以无贪无嗔的心住于世间,他的心也因无贪无嗔而得到净化。摒弃伤害和嗔怒,无伤害地生活,他利益并关爱众生,因摒弃伤害和嗔怒而净化心灵。摒弃遗忘和睡眠,从遗忘和睡眠中解脱而活,通过明亮的思维和正确的思考从遗忘和睡眠中净化心灵。摒弃遗忘和恶行,安住于心灵的轻盈和内心的寂静,通过远离遗忘和恶行来净化心灵。摒弃疑虑,远离疑虑,对清净的佛法不生疑虑,心因远离疑虑而得到净化"。 "就是要彻底摆脱执着和束缚"。"业力终结的方法是什么?这就是八正道: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比丘们!这就是所谓的结论

佛陀说:"即使愚人终生亲近智者,他仍然不知道佛法的味道,就像勺子不知道味道一样。(新译南法经》)佛陀还说:"就像大海只有一种味道,那就是咸味;他的圣弟子们在他的佛法中也只有一种味道,那就是解脱的味道。" 只有修习圣道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善见》3.32 中,佛陀说:"比丘们,这才是真正的寂静!这才是真正的寂静,这才是最高的境界,这才是停止一切行为,舍弃一切境界生灵,逐渐停止贪欲、离欲和灭欲"。

这些都是通过破除三结或入流修行而获得法眼净的初果圣人。

达摩禅比丘 16112009 年于新加坡湖景精舍

通向入流之路:第四阶段圣戒的获得与总结

焦点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