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施维贤
我于上世纪1936年至1941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亲身接受了大师的教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屈开贤赴重庆,为大师回南京送行。直到1947年,师傅在上海去世,去世前几年信未断,慈荫法语,谆谆教诲,受益匪浅,给我终生受用。如今我已八十四岁高龄,回忆往事,大师音容笑貌,宛然在前。世事沧桑,前尘如梦,不胜感慨!
大师一生的丰功伟绩,一是创办僧伽教育,培养人才。二是弘扬佛教文化,倡导人生佛教。
培养年轻人,大师在全国各地办学,吃了不少苦头。他对年轻人有三句名言:一是修身实修,以求成果;二是舍己利众,以重行为;三是勤学明理,以弘教化。他为汉藏教理院所立的院训 "淡、采、明、敏",包含了 "三学"、"六度 "等解脱和佛法修持的内容,是所有信众都应该践行的。大师以身作则,过着粗衣淡菜的简朴生活。讲经弘法,诲人不倦;为振兴佛教,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宁,为人民的疾苦。积极组织慈善、救护、医疗、公益、文教等活动,樵夫之心,孜孜不倦,其高尚的品格,严谨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全体师生和职工,使当时的汉藏讲寺树立了良好的学风和德风。
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消极的;佛教徒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大师提出组织曾家系统,但受到阻碍,没有成功。于是,他转而创办教育,弘扬佛教文化,抉择佛教真义,阐发佛陀本怀,弘扬大乘真精神,融通大同世界。他根据大乘教义的精髓,倡导人生佛教。
根据大乘教法的精髓,大师们: 一是因果观,二是缘起性空观。三是民族融合的无碍观,提出:因果无尽的政治,我与众生、万物,互利互重的关系。我之言行。都与众生有关,我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成就众善,利益大众。再次,因为性空无私,我应该消除众生间的隔阂,化解矛盾,平等对待,破除一切障碍,如虚空包容万物,广度苦厄。大师还提出,现代人间思想生活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即现实的人性化、组织的大众化、实证的科学化。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我们应该以人为本,修习合乎时机的佛法,努力做到实与虚、行与证的结合;还要建立健全组织,增加团体和信众,建立菩萨学派。
在奉行五戒十善、明因果、立道德、完人格的基础上,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济世度人,成就佛道。大师有诗云 "仰止唯有佛,成全在人格;成佛即成佛,是名真如实"。他还写了一首诗 "我今学修菩萨行,我今应认作菩萨,但愿众生称我为菩萨,比丘还不是佛。大师在讲经中提出,修菩萨行要有长远的心态,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从菩萨资粮位的十信入手。
太虚大师全集》收录了大师将五乘佛法、三乘佛法、大乘不共法,以及中国大乘各宗融入法性空慧、法相唯识、法界顿悟三宗的大量资料。其他论文、讲义、论著、书信等都体现了大师的思想,适合现代人应用。至于诗歌,都是从大师清净慈悲的心中流淌出来的,都是妙手偶得的佳作。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愿他的作品永存,愿他的光芒永不熄灭,愿他在世间永远灿烂。
2004 年 8 月 21 日
子 重庆 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