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第三十六课
窥空法师讲述
世尊在这一品的开示中,再次告诉我们恶因恶报是我们应该警惕和戒除的。最后,世尊告诫我们要端正身心,不要忘记练功。
佛对弥勒菩萨说:"我对你说,这就是五恶、五痛、五烧,反复生起。你若敢犯,必遭恶报。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和在场的大众。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和与会大众,上节提到的五恶、五痛、五烧是苦。因果轮回,无穷无尽,越往后越苦。佛陀在此告诫我们,众生若敢造此五恶,必将堕入恶道,长期受苦,难以自拔。
在世时,或受(1)病苦,不得生死,示现于众。或临命终时,入三恶道,忧苦焦炙②。
因为前世的五恶,所以今生的病苦。病苦让他无法求生,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些现象(让那些警觉性高的人看到这些现象,认识到作恶的可怕后果,以后不敢再作恶)。这就是现世花报。这样的人死后,决心堕入三恶道,遭受悲伤、痛苦、毒害和自我灼伤的恶报。这就是堕入三恶道、受五烧之报。
注释
(1)"被 "与 "披 "同音,意为 "受"。
(2)(悲)忧愁和痛苦。(酷毒)残忍狠毒。
(3)(自焚烧)由自己的业力造成,贪嗔痴三毒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
冤冤相报,自相残杀。起于小,成于大(1)。皆因贪财好色,不愿施恩。各求其乐,无有是非②。蛊惑人心,利欲熏心。富贵荣华,乐在其中。他们不能忍辱负重,不行善事。佛力无多,却被消磨殆尽(3)。
三途成就后,前世的仇人、债主相约讨债、还债,互相残杀、伤害。所有这些冤仇,往往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因缘造成的,由于邪念执着,演化成了苦恼的大戏。这都是对名利、五欲、六尘的贪恋和执着,不肯施舍他人,只贪图自己的享受,不理会是非对错。这都是无知和愚昧,是贪婪、嗔怒和欲望造成的,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人们总想占自己的便宜,拼命争夺自己能得到的东西,但得到的荣华富贵只是一时的快乐。为了蝇头小利,他们无法修炼忍耐,也不知道如何继续修善。虽然过去修福积德,获得了眼前的财富和权势,但如果不修善,福报也会随着恶业消失、消磨殆尽。
注释
(1)(困与剧)"困 "是无法摆脱的苦恼,"剧 "是剧烈的报复。
(2)(曲直),即有理与无理、对与错。曲 "即不合理。
(3)(消磨)指消灭。
天师张之道①,自然正而举之②。茕茕孑立③,形影相吊。古往今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因果法则的运行是一种自然现象。种因必得果,非人所能左右。如果一个人恶行严重,就会惶恐不安,无依无靠,心神不宁,决定随业堕入三恶道,受苦受报。这种因果报应的规律自古有之,诸佛菩萨看到三恶道中的这种苦难,都非常痛心,但又无可奈何。因果报应,自作自受,纵然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也无法代替众生受苦。
注释
(1)(天道)是自然之理。(时章)指运行。
(2)(纠举)纠正和追究。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忪)惊恐。
你们已经得到了佛经的字句,应该熟读这些字句。你们每个人都应在有生之年恪守佛经①。尊圣敬善,仁慈仁爱。追求世间圆满,拔除生死万恶之源。当离三恩,悲苦之道。
佛陀说:"你们接受了佛陀的教诲,就应该深思和领悟,并以正确的身心来遵循这些教诲,在生活中不可懈怠。要尊重圣贤,敬重善知识,尊敬师长。以仁爱之心对待一切众生。还应寻求出离生死轮回的方法,拔除六道生死中一切罪恶的根源--对五欲六尘的贪恋,以及妄想、分别等烦恼。这样,人就能脱离三途之苦和六道之忧、六道之苦。
注释
(1)(端守)是指恭敬地接受佛陀的教诲并遵照执行。
(2)"博爱 "是广泛平等地爱一切众生。
曹子建行善,云为第一。当自禀心,当自禀身。耳目口鼻,皆当自净。身心清净,与善相应。不随己欲,不犯诸恶。言色和谐,行动专注。动静相望,稳慢有度。
大家行善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要保持清净心,身要具足尊荣,耳目口鼻都要遵守佛法,勤修佛法,努力自正,使身心清净,与善相应。绝不能随自己的烦恼和习气再造恶业。要遵守五戒十善,与人为善,长期专修一门。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要平和淡定,不急不躁。
操之过急(1) ,必后悔莫及。不认真②,则功亏一篑③。
如果做事草率,将来一定会失败和后悔。做事不谨慎、不实在,则前功尽弃,前功尽弃。
注释
(1) 仓卒,仓促。
(2)(谛)谨慎、真实。
(亡其功夫)"亡 "指失去,"功夫 "指修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