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哪里买鱼放生的多,杭州飞来峰造像

时间:2024-08-09 10:11       来源: 未知

一、连云港放生草鱼在哪里

1、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前,是一座高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在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

2、五代造像尚存10余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即本尊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3尊造像都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有缘饰火焰纹的背光,保留晚唐的风格。

杭州在哪里买鱼放生的多,杭州飞来峰造像

3、北宋造像约200多尊。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青林洞雕阿弥陀佛像,高仅33厘米,旁刻周钦造像题记,是北宋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都是小罗汉,雕造时间从咸平三年到六年(1000—1003年)。玉乳洞内的六祖像较大,高96-116厘米不等,旁刻天圣四年(1026年)“马氏一娘”造像题记。青林洞南口,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年)的“卢舍那佛会”浮雕,壶门式花头龛高146厘米,宽150厘米。本尊卢舍那,头戴宝冠,身着圆领通肩袈裟,端坐在高束腰莲座上,双手作说法状;左侧文殊菩萨骑狮,由拂蒜牵引,狮旁有一侏儒;右侧普贤菩萨骑象,由獠蛮牵引,象旁亦有一侏儒;又有菩萨4尊、天王4尊分立两旁;龛楣上端有飞天两身,戴宝冠,着天衣,佩璎珞,捧鲜花,凌空飞舞散化;龛外侧刻乾兴元年(1022年)胡承德造像题记。龙泓洞口的3幅浮雕也是宋代作品:一是白马驮经,浮雕两位高僧,身后饰头光,似长途跋涉状,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两字;另一浮雕是三国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佛法,其中有3人拉着2匹驮经的马,旁刻《朱八戒》字,“八戒”字系后人改刻,原刻是“朱士行”字;还有一幅是唐玄奘取经,唐僧双手合作缓步前进状。3幅浮雕全长660厘米,高100厘米。冷泉溪南侧有一龛南宋布袋弥勒像,粗眉大眼,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米峰造像群中最大的一龛。

4、元代造像近100尊,其中题记尚清晰可辨者19尊,始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终于二十九年,雕刻精美,保存完整,除龙泓洞内的一尊观音外,其余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岩削壁上。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卷云:“时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而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位于青林洞口的一铺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的“华严三圣”,龛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弧拱。本尊昆卢遮那高155厘米,头戴五佛宝冠,耳垂珥挡,着菩萨装,全跏趺坐于莲座上,双手作五字剑印;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均戴宝冠,披薄纱,佩璎珞,作半跏趺坐式;旁有徐僧录造像题记。在冷泉溪南岸与壑雷亭隔溪相对处,有一龛无量寿佛,龛高270厘米,宽220厘米,平顶,坐像高206厘米,头顶螺发、肉髻,着半披肩袈裟,全跏趺坐式,作禅定相;龛下有长篇“大元国杭州佛国山石像赞”:“永福杨总统,江淮驰重望。旌灵鹫山中,向飞来峰上。凿破苍崖石,现出黄金像。……至元二十六年重阳日,住灵隐虎岩净伏谨述,大都海云易庵子安丹书,武林钱永昌刊。”文中“杨总统”,即杨琏真伽。在呼猿洞有两龛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杨琏真伽命工镌造的石像:一龛是无量寿佛、文殊菩萨、救度佛母像,本尊高220厘米,作禅定印;右侧文殊右手举剑;左侧救度佛母,高150厘米,右手作施愿印,均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另一龛为“西方三圣”,本尊阿弥陀佛高205厘米,全跏跌坐式;其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150厘米,均半跏趺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两龛造像均有题记。在通天洞口外有一龛大白伞佛母像,龛高235厘米,宽160厘米,像高154厘米,头戴宝冠,上身赤裸,全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持伞盖。龛楣上刻藏文、汉文各一行,汉文为“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过壑雷亭越溪而上,有一龛九尊造像。主尊佛母准提,三面八臂,容相丰满端丽,戴冠挂耳挡,上身半裸,饰璎珞,手执法器,结跏趺坐于莲台。左右胁侍菩萨身着轻衣,面带微笑,体态婀娜。两侧为四尊金刚,瞠目踞步,手掌兵器。龛上部有喇嘛塔,两侧各有供养天一尊,戴宝冠,托宝钵,乘祥云,向喇嘛塔飞来状。元代造像深受密宗影响。佛像螺髻高尖,菩萨宝冠上部外敞,纹饰繁缛。龛有平顶和拱券两种。莲座上沿饰莲珠纹。出现亚字形须弥座。头光和身光均素面。

5、中国中原地区的石窟艺术,主要在晚唐以前。飞来峰造像,尤其是其中元代造像,弥补了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的缺环。

6、1961年4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飞来峰造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很想写点什么,似乎要写的东西很多很多,但又不知道从哪下手,也就不按常规出牌,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这是我是2014年的第一次放生,也是下雪天的第一次放生,是4个师兄集体一起去农贸市场救赎物命的第一次放生,似乎有太多的第一次聚集在一起。

8、也似乎太长时间习惯了安逸,习惯按照现有的模式按部就班,每天没有理由的念诵功课、上班、下班、睡觉,每周没有理由的参加放生,固定不变的一个模式重复着,给自己冠以一个很美妙的名字,学佛修行的人。确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来反观自己,每天这样做到底得到了什么,到底取得了进步了没有,内心的烦恼减少了没有,对身边人的关爱增加了没有,对他们的关爱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还是我以为的关爱,当自己提出这一连串问题来反问自己的时候,答案是那么的惨白无力。

9、当踏进农贸批发市场的时候,看着那流水线式的宰杀流程,看着他们那娴熟的宰杀技巧的时候,已经麻木的内心的有了微微的颤抖,它们也在挣扎,他们也在反抗,可是在“人”这些伟大的有情众生面前,反抗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如果现在是我在遭受这些的时候,会是无畏无惧,还是奋死反抗?看着自己的色身被他们满意的切割,是大慈大悲,还是嗔恨无限,我的心开始颤抖。是啊,放生不仅仅就出点钱,形势上的告诉自己这在救度如母有情,这是在实现诸佛心愿,救命护生,不要再欺骗自己了。那一切只是自己认为是哪样的,难道不是吗?不进市场,不会明白他们的痛苦,不去实践,不知道佛法的宏伟,一切都只是书上说的,都只是的上师讲的,嘴上出口成章,条条是理,可是到底是怎么样呢。我有点想哭感觉。平时被弄破了,摔疼了,心也会跟着难受上一段时间,何况现在是被杀呢,难道真的就是因为人比他他们高级一点吗?平时遇到坎坷了,困难了,就缠着上师,上师我很难受,我受不了了,一定要加持我。可是他们连命都没有了。他们祈祷谁呢?佛云:众生平等无二,所有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目前我虽无法体证到这些,但我知道他们真的很需要帮助和救护。写不下去了。

10、当我们把物命送到放生地点的时候,已经迟到了,让各位师兄等了不少时间,真的非常的抱歉。当打开车门的时候,听到河边整齐的念诵着“嗡嘛呢呗美?舍”时候,心马上变的暖暖的,是那么久违而要熟悉的声音。放生仪轨在马师兄的带领下,如理如法的进行着。当大回向结束的时候,有师兄提醒我边上来了位新师兄,我们做了简单的交流,他告知我他是在运河边上打工的,听到我们的声音赶过来的,他手上拿着放生仪轨,问我能带回去吗?表情是那么的期望,在他的身上让我感觉那么的真诚和渴望,这种真诚,即使在师兄弟身上我也很难有感受,初发心为贵。是啊,我学佛放生的初发心在那呢?天已经很黑了,路灯映衬着运河两边的白雪,显得是那么的那么的宁静,是啊,只要我们如理如法的做下去,有缘的师兄自然会在一起聚集,来行持这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善法,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二、山西田鸡去哪里放生

1、这次真的非常感恩师兄们的集体参与,高师兄开车送我们跑了好几个菜市场,李姐、傅师兄她们也是非常的发心,随喜赞叹大家。阿弥陀佛。

2、在35年短暂的人生中,苏曼殊芒鞋破钵,三次出家,万里担经,漂流异域。其不可无不可有二的天纵奇才,裁章闲澹、刊落风华的锦绣文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

3、苏曼殊是一个浑身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苏曼殊是私生子,1884年出生在日本,父亲是中国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母亲是日本横滨人。苏曼殊出生不到3个月,即遭生母抛弃,为姨妈所抚养。他6岁时随父亲回国,备受父亲正室的虐待,12岁出家做和尚。之后,他在华夏与东瀛之间奔徙,在红尘与佛门之间辗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百轮千回,备受冰与炭的煎熬。

4、他在小说《碎簪记》中说自己先后13次来到杭州,但根据确凿的文字记载,实际上只有11次

5、苏曼殊一生居无定所,四海漂泊,却对西湖情有独钟,与杭州结下了难解难分之缘。1905年他由日本归国,住上海环龙路寓所,这年农历九月,他即叩访杭州,会晤西湖,行吟孤山,驻锡禅寺。自此之后,湖山毓秀、风月无边的杭州,就成了慰藉苏曼殊孤独灵魂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故乡;西湖,在苏曼殊心中,就成了一只可以安顿魂魄、疗治创痛的情人湖、母亲湖。每当形神疲乏、块垒郁积、内心纠结、茫然无措的时候,他总要赴杭州一趟,释放身心、排遣苦闷。他在小说《碎簪记》中说自己先后13次来到杭州,其中独游9次。不过笔者稽考于确凿的文字记载,苏曼殊来杭州的次数,实际上只有11次。

6、苏曼殊对西湖山水魂牵梦萦。1907年,苏曼殊在日本侍奉养母,在一首题画诗中,他这样抒写自己对西湖的思念:“闻道孤山远,孤山却在斯。万方多难日,一坞独栖时。世远心无碍,云驰意未移。归途指邓尉,且喜夕阳迟。”1912年,他的朋友诸宗元在赠诗“有母将迎湖上住,工诗即慰客中贫。四年一别今重见,积感知犹共苦辛”中,提到苏曼殊曾说过要把在日本的母亲接到西湖来住的往事。1913年初,苏曼殊在日本给朋友柳亚子写信时这样说:“尽日静卧,四顾悄然,但有梅影,犹令孤山邓尉,入吾魂梦。”

7、1904年秋,苏曼殊应黄兴之邀,到长沙协助组织并领导华兴会的革命活动,密谋联合哥老会,并定于阴历十月初十日(1904年11月16日,亦即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日)发动反清起义,不慎因走漏风声而流产。革命的受挫令性格特别情绪化的苏曼殊感到心灰意冷。1905年秋,四处躲避清廷缉捕的苏曼殊生平第一次来到杭州。初到杭州的他被西湖秀美的风景和众多的禅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先是在西湖边的新新旅馆住了几天,不久便住进了南山路雷峰塔下的白云庵。

8、白云庵是僧众供佛和起居修行的处所,风景秀丽,肃穆静谧。在这里,苏曼殊白天或与禅院里的住持得山法师和意周法师谈禅论世,或去孤山写生作画;傍晚或静坐打禅,参悟佛法,或眺望雷峰夕照、聆听南屏晚钟;夜晚则就着佛灯画画,或继续撰写佛学著作《梵文典》。他的朋友蔡哲夫在《曼殊画谱》中记载,这年秋天,蔡哲夫因写书遭通缉,避难到孤山,“一日过灵隐岩前,见一祝发少年,石栏危坐,外虽云衲,内衣毳织贯头,眉宇悲壮之气逼人”,后来才知道这人是苏曼殊。

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这首题为《往西湖白云禅院》的七绝,就是苏曼殊这一时间在白云庵创作的。诗、书、画、禅,成了苏曼殊在白云庵的主要生活内容。他把画好的《孤山图》和《西湖泛舟图》寄给上海的好友陈独秀,把已写至过半的《梵文典》给前来探望自己的好友柳亚子过目,柳亚子为苏曼殊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精通了别人几十年才能弄懂的梵文而叹服,赞其为“不可无不可有二”的天才。

10、白云庵从一开始便成为浙江三个主要革命机关之是光复会和同盟会浙江分会的秘密联络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