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解除烦恼的妙方
放生鲤鱼财运最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沧桑的人生,烦恼不断,彷徨无助,愁绪满怀,纵有千言万语,无法诉尽心底事。烦恼起时,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有的越说越麻烦,只得学辛弃疾道一句“天凉好个秋”!其实,佛教解除烦恼有妙方,依人们对烦恼的认识,有如下三种处理方式:
一、强断烦恼幻菩提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不少人对这首偈颂的理解有偏差,固执地认为“烦恼”与“菩提”水火不两容,要得到菩提就必须断尽烦恼,因此“烦恼”与“菩提”无法并存,也相应地把主要精力用于强断烦恼上。烦恼一旦生起时,能断则断,断不了则逃,逃不了则忍,忍无可忍则“爆”,像火山般,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必然结果是,旧的烦恼尚未解决,又添了新忧。这种“以石压草”对抗烦恼的方法只能令人生雪上加霜、苦上加苦。
二、识转烦恼明菩提
依据佛教缘起定律,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缘灭、无常变化的。烦恼也是如此,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根本就不可能找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烦恼”实体可以“断除”。更重要的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若不从根本上断除烦恼,就算偶而烦恼暂除,万重的苦海波浪都会一波接一波地再次席卷而来。尽管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千奇百怪,其根本原因则是同一的,即对“我”的错误认知,误以为“我”为实有,颠倒梦想由此而生,烦恼随之而来。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化我们的思维,树立正见,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把烦恼转化成菩提,获得快乐的人生。
三、悟觉烦恼即菩提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换言之,菩提与烦恼本身并没有绝然不同的实体,分别只在一念之间的迷与悟。去除烦恼的关键就是掌握当下转迷为悟的契机,一念觉悟,当下就能转苦为乐、转恨为爱、转恶为善,将现前的烦恼化做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