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里放生有什么讲究,养殖的螃蟹可以放生吗 转凡成佛—学佛的关键:读懂《

时间:2022-11-12 08:43       来源: 未知

信愿行一体闻思修一体

武则天给佛经写了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甚深微妙法,如来真实义指的就是《大乘妙法莲华经》。此经是圆顿究竟真实无量义的心地法门,是佛教的真实法义。

佛陀为何要说诸多法门?

佛教中有一句话:“破相的金刚、富贵的华严、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学佛的终极目标是成佛度众生,那么佛陀在刚开始开示的时候直接就讲《法华经》不就都成佛了吗?为什么要讲其他的经呢?除《法华经》以外的其他经书的作用是指引众生读懂《法华经》。《法华经》虽然是圆顿究竟真实无量义,但也是难信之法。故,佛陀要在宣讲《法华经》之前要先宣讲其他的经指引众生进入佛门,可谓良苦用心。《法华经》是佛陀在涅槃前最后的开示。可能有的学佛人觉得有些失望,因为自己以前都在念其他的经,难道这么多年念的都不是佛法的究竟义吗?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想。请注意,开经偈中说《法华经》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现在遇到了是多么大的福报啊。只要我们修行人,破了世间的执着、破了“我执”、再破“法执”。不抱着非佛义当法宝,不随波逐流。一心三藏:空、不空、空不空一体。破“人我执”,证“法我空”。信愿行一体;闻思修一体,就可当下成佛。

对于用来指引我们进入佛门的佛经,一旦进入了佛门,便要放下,万万不可执着。一切法门都是为了最后能够遇到的这个心地法门,并根据这个心地法门修行。不可对自己以前读的经执着,若是对以前读的经执着,那么遇到了如来真实义则进入不了心里,又何来的真修行呢?

什么是如来究竟真实义?

如来真实义一定是:圆顿、圆融、圆满、究竟、真实的,并且一定得“妙”。何为妙?就是与其他的法门虽目标一致,但又超越了其他一切法门。如果读懂了《法华经》就知道成佛往生是当下的这一念就成佛。

三藏十二部经的正文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如”者阿也,“是”者弥陀也,“我”者佛也,“闻”者妙用现前也。“如是我闻”即阿弥陀佛妙用现前,也就是藏在我们内心的真我妙用现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来,但是被无量劫以来的烦恼、妄想、执着,贪、嗔、痴等蒙蔽,内心之真我显现不出来,所以是凡夫。修行就是将这些蒙蔽我们的烦恼习气转成菩提。

一定要会转,不会转就不妙了。生活中也是这样,生活中的坏事如果能够平心静气的对待和解决往往就转成了好事。但并不是成了好事之后才是顺境,而是当在逆境中时就平心静气的解决的当下就转逆境成顺境。

那么修行也一样,烦恼、妄想、执着等境界是自己的这颗心变现出来的,那么罗汉境界、菩萨境界、佛境界也是自己的这颗心变现出来的,正所谓:“烦恼即菩提”。这并不是说烦恼就是菩提,而是说开悟的当下就可转烦恼成菩提、转地狱成佛国。正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了真我之心,显现真我本性,当下成佛。这也正是此经能称之为“妙法莲华”的缘故。既然任何境界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遇到坏境界不可抱怨,遇到好境界则不可执着。

什么是诸法平等的真实义?

佛教中有“诸法平等”之说,但是这是说开悟后诸法平等,也就是说不管你用的什么办法开悟,只要真正开悟皆成佛,那么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第一,没有第二。就如同感冒了,那么治疗感冒的药就是第一,胃疼了,治疗胃疼的药就是第一。没有感冒药是第一,胃药是第二这种说法。

但是未开悟之前则不可自以为是的认为诸法平等。未开悟之前如果就依着“诸法平等”来修行是有一定危险的。比方说执着于神通,那就很容易走火入魔。当然有的人确实有神通,这本来可以做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世间的增上缘。但是如果心术不正,或生执着,或以此来谋取名闻利养,甚至有的言过其实,把神通当成根本,那岂不是成了“舍本逐末”了吗?所以不管自己有没有神通,都不可执着。但是有神通的人或附体的人又未必都是鬼神附体,我们唯一可以辨别的方法就是“依法不依人”。我们不需要去分别讲法人的品行如何,这与我们没有关系,法师的名气大小与我们也没关系,只需要看他传的法是否正确,是否根据大乘经典。不能走两边的极端,要走中道。

对于街边一些挂牌经营的风水师,算命师就更不可执着了。真正的佛教讲:“命自我立”。能策出人的命不算什么的,能教给我们运命,能教给我们转命的正当方法的人,才是大修行人,大慈悲人,大自在人。退一步可以反问一句:“真有修行能看命、运命、转命的人会在街边挂牌经营贪图名闻利养吗”?

那么看其他的经书有没有好处呢?有,可以跟佛结缘,但是并不究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人天福报。但是人天福报是“依报”,而正报是成佛度众生。走大乘佛法成佛度众生之路,其他的福报会不求自来,正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

不可执着于人天福报。修行人大多都是断恶行善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断恶行善是为了成佛度众生,而非贪恋人天福报。三恶道的众生忙着受苦,如何修行呢?但是也要知道天上的善道众生忙着享福,又如何修行呢?行善积德的福报当然是很大的,那么福报来了也要放下。因为即使是天人也还在六道轮回中,未曾解脱,若执着于此,便障碍修行,还是不能究竟解脱。具足般若智慧,了脱生死轮回,度化无量众生,才是修行正路,成佛的关键所在。(文:倪佳)

心若止水气无处而生


心若止水,气无处而生(资料图)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为什么不能放生泥鳅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