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科学放生。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文明程度在提高,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因此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以科学为前提,任何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放生作为一项宗教仪式,同样应与时俱进,要在放生的方式、地点、种类等方面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佛教的真谛才会得以弘扬,人心才可得以教化。
二是要人性化放生。放生的目的在于赎取被捕之物,放归自然,使其存活更好,放生在于过程,更在于结果。不能一放了之,要考虑到背放动物的实际情况,以及它的生存状态。放生是为了让动物更好的生存,体现万物平等之观念,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类自身感受,精神的需求,要实现人性化放生,要对放生对象负责,而不是人类自我的愉悦和满足。
三是要生态化放生。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脆弱。放生除了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外,近年来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和网络热门活动,日渐盛行。如何加强对放生这一事物的管理,也日渐受到关注。因此要与当地的林业、渔政、河道等相关部门协调好,力争使放生这一功德无量的事情,教化人类,造福人类,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四是要规范放生。在重点地点如,风景区、宗教场所等设置固定放生点,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对放生的管理,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放生行为。
放生旨在救护众生、培养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心,因此放生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的不同以及各种生灵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放生,只有实现科学放生、人性化放生生态化放生和规范化放生,才有可能达到佛家讲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才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印光大师:《〈法云寺放生征信录〉序》(文白对照)《法云寺放生征信录》序
原文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杀生食肉之业所结,现生自私自利之心所致也。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人之一生,不知杀几百千万生命。只图悦我口腹,何计彼之苦痛。虽则弱肉强食,任我所为,然彼怨恨之毒,蕴之于八识田中,生生世世,互相杀戮,此根不拔,杀劫难转。而况有智识者,不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实理实事,遂以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迂谬。唯欲夺彼所有以归我,由是而争城争地,虽杀人盈城盈野而不顾也。其意盖欲增我疆土,大我势力,俾我子孙,永受其福。不知天地以好生为德,既在此好生恶杀之天地间,何能令子孙享此逆天悖理,杀人无量所得之福乎。自己一气不来,永堕三途恶道,何等可怜。子孙若非所夺之人来者,将灭绝殆尽,了无噍类矣。清凉山志载,隋,代州,赵良相,家资巨万,有二子,长曰孟,次曰盈。盈强,孟弱。良相将终,分家资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尽霸取,止与孟园屋一区。孟佣力以活。后盈死,为孟作子,名环。孟死,为盈作孙,名先。环长,为仆于先,心恨盈霸其业。适先欲朝五台,命环随往。行至山中,旷无人处,拔刀谓曰,汝祖夺我家业,我将杀汝。先疾走,环追之。先入一茅庵,一老僧止之,各与以药物茶汤。食已,如梦初醒,遂悉前事,感愧悲伤。老僧曰,盈乃环之前身,霸他之业,是自弃其业也。先乃孟之再来,受其先产,父命犹在耳。二人遂出家修道于五台焉。此二人者,宿有善根,故蒙菩萨点化,得有如此结果。今之以杀人为乐者,其后报何堪设想乎。民十一年,冯梦华,魏梅荪,王幼农等诸善士,以杀劫弥漫,思为挽救。遂于三汊河置地,开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至十二年,掘好九池,以备分类而放。十三年即行开办。或自己买放,或有善士买而送放。八年以来,凡自会中买放者,共计三百六七十担,共用洋四千六百数十圆,皆诸善士陆续所施。今将八年所放之生,所用之款,用为报告,以祈各各悉知。此九年来,常住其中,忍劳忍苦,不惮艰辛者,心净和尚也。其他虽亦极力维持,然未如心净师之专致力于此也。缅维放生之举,原为发起同人戒杀吃素之心。倘能戒杀吃素,则杀业不作,杀报自止。从前已造之业,则以竭力修善,至诚念佛,以消灭之。须知法云寺之放生,实一切同人戒杀吃素之前导。而有心人闻而兴起,同生慈惠恻怛之心,共行仁民爱物之道。将见人心转而天眷常临,雨旸时而五谷丰登。礼让兴行,战争息灭。中外协和,天下太平矣。此冯公等创建法云,提倡放生之本志也。——《文钞》之《〈法云寺放生征信录〉序》印光大师著述
译文
纵观古往今来,太平的时代少,动乱的时代多,历史上纵然出现过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的时代,也最多不过是一百多年而已。这种现象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这是因为过去世杀生吃肉的业因所结下的。杀业的结缚,只有吃肉这件事最厉害最惨烈。人的一生,不知道杀害了几百千万的生命。只贪图满足我口腹的欲望,哪里会考虑动物被杀害时候的痛苦。虽然在当时是时弱肉强食的世俗邪见使然,弱小的动物无能为力,任凭我为所欲为,然而它的怨恨的复仇之心,蕴藏在第八识田中是不会消灭的,因缘际遇的时候,就要报复,以至于造成彼此生生世世互相杀戮,没有停息的时候。这个杀生吃肉的根如果不把它拔除,杀戮的劫难就难以扭转。况且好多聪明人不懂得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宇宙人生真相,于是把自己修身立命感化他人修身立命,和自己通达事理启发他人通达事理都看作是迂腐和荒谬的行径。只想要夺取人家的所有归我自己,由此,而争城夺地,纵然是杀人遍满荒野也不去顾及。这种人的野心就是想要扩张他的疆土,张大他的势力,以使得他的子孙们,能够永远享受荣华富贵。殊不知天地神祗以爱护众生为德能,既然投生在这个爱生厌杀的天地间,如何能使得子孙享受这种违背天理、杀人无量无边所得到的福报呢?最终的下场是自己一口气上不来的时候,永远堕落三途恶道,这是多么的可悲。这种人的子孙如果不是他所掠夺杀害的人来讨债的,也必定会灭绝干净,完全不会有幸存的子孙。
《清凉山志》记载,隋朝,代州一个叫赵良相的人,家财万贯,生有二个儿子,长子叫孟,次子叫盈。盈强悍,孟懦弱。良相临终时,把家财分成二份,大儿子孟分得了大部分遗产。等到良相一死,盈把孟的财产全部都霸占为己有,只给孟菜园茅屋一块,孟只好靠给人雇工生活。盈死后,投生为孟的儿子,名叫环。孟死后,又投生为盈的孙子,名叫先。环长大后,给先做仆人,他心里常常怨恨盈霸占了他的家业。偏巧先想要朝拜五台山,让环随同前往。二人走到深山之中空旷无人的地方,环拨出刀对先说:“你祖父霸占了我的家产,我现在就要杀你报仇。”先吓得拔腿就逃,环在后面紧追不舍。先见到一间草舍,赶快躲了进去,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老和尚制止住了环,老和尚各自给他们一碗药物茶汤,二人喝下后,如梦初醒,各自记起了前生的事情,二人都感到惭愧和悲伤。老和尚说:“盈是环的前生,霸占哥哥的财产,其实最终自己丢弃了家业。先是孟的后身,接受他原来的财产,所以投生为弟弟的孙子,即使是隔世,你们父亲临终时候的遗愿仍然得到了落实,可见因果没有差错,而世人争来争去,只是在徒劳的造罪业罢了。”于是二个人在五台山出家修道。这二个人,过去世有善根,所以能够得到菩萨的点化,得以有如此圆满的结果。而今天以杀人为乐的人,他将来的报应哪堪设想呢?
民国十一年,冯梦华,魏梅荪,王幼农等诸位善士,感念杀劫充满世间,思考可以挽救的方法。于是在南京三汊河置办地方,开辟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到了民国十二年,挖掘出九个放生池,以此准备分类放生之用。十三年工成后开始放生其中。他们或者自己买来放生,或者有善男信女买来送来放生。至今八年以来,放生会中买来放生的动物,共计三百六七十担,共用大洋四千六百多圆,都是诸位善男信女陆续所布施。在此把八年所放的动物,所用的钱款,向大家汇报,使得大家都清楚。在这九年中,长期照管、忍耐劳苦、不辞艰辛的人,就是心净和尚了。其他的人虽然也极力维护,然而未能如心净师这样专心致力于其中。遥想放生的举措,原本是为了启发志同道合的人戒杀吃素的慈悲心。倘若能戒杀吃素,那么杀生的业因就没有了,杀生的果报自然也就平息了。而从前所造作的杀业,就竭力修行善法,至心诚恳念佛来消除它。要知道法云寺放生的举措,实在是所有学佛同人戒杀吃素的前途向导。而有心人听闻之后能够落实提倡,共同生起慈悲恻隐之心,共同实行爱人护生的道法。将会看到人心转变而天神常常照顾、莅临,睛雨及时而五谷丰登。礼让盛行,中外和谐,从此以后,天下就能够太平了。这是冯公等创建法云放生会,提倡放生的根本发心。——佛弟子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