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放生,甲鱼放生预示什么

时间:2022-12-22 02:49       来源: 未知

主攻素食烹饪的艾伦帕萨德说:“我喜欢生活多姿多彩的样子,蔬菜瓜果的颜色很丰富。”

在有着舒适座位的情况下,却要坚持站着接受采访的人,主厨艾伦帕萨德(AlainPassard)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一个上午,他轮流被各大媒体采访了三个小时,也足足站了三个小时。“我喜欢自由,站着让我感到自己的活动空间比较大。”艾伦说。

艾伦那头灰发已经略略变白,蓝宝石一般的眼睛会时不时睁大或眯起来,把整个表情带动得像个魔术师。58岁的他身体已经有些开始发福,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一边说话,一边顽皮而灵活地向后抬起一条腿,一只手托住抬高的脚,另一只手臂向前平伸,做出一个标准的芭蕾舞动作,或是一只脚踮起,另一只脚一用力,就完成一圈平转。

艾伦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跳上20分钟的舞蹈。在音乐中舒展四肢是他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与那些每天在厨房中忘我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主厨不同,艾伦每天在厨房里的时间只有八小时。而且,这八小时还被他形容为“厨房假日”。

也许,正是这样放松心情地去感受食材和烹饪的状态促成了艾伦的厨艺成就。早在1996年,艾伦主厨的餐厅L’Arpège就摘得了米其林三星。2001年,他把餐厅的主要食材换成了素食,给出的解释也颇有些出人意料,“我喜欢生活多姿多彩的样子,蔬菜瓜果的颜色很丰富。”

近日,在上海柏悦酒店第四届美食美酒盛宴上,艾伦受邀呈现了他充满色彩与旋律的动人美食学。

每天早上看祖母去菜园子摘下五颜六色的蔬菜是艾伦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凑巧的是,他还有一位做裁缝的母亲。母亲每天把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接在一起做成美丽的衣裳,在艾伦眼中这是与祖母的工作异曲同工的事。“她们都在用巧手拼接色彩,用色彩组合出新的艺术形式。”艾伦说。

在祖母与母亲的影响下,艾伦主攻素食烹饪。然而,艾伦在当时并不了解多少蔬菜的特性。于是,他学着祖母的样子,建起了菜园子。

刚起步的阶段,艾伦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在研究需要种什么,和能种什么。他和园丁一起做许多土壤测试,并先小范围试种某种蔬果,在收到满意成果之后再大面积种植。“我就像小学生一样,每天拿着笔记本,做各种测试记录,还要看许多书,学习每一种蔬果的特性,再不断和园丁讨论。”回想那段时光,艾伦的蓝宝石眼睛泛着光,对素食烹饪的执着既给他的生活添了艰辛,又激发了他的热情。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如今,他有三个蔬果园,两个专门种蔬菜,一个专门种果树。自己餐厅的食材完全自给自足。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创作素食美味了。在这一点上,母亲遗传给他的艺术感知在某种程度上帮了他。他能够非常细腻地感知每一种食材,发现它们细微的不同,并在烹饪中用不同的手法去放大这些细微的不同,让那些蔬菜瓜果和菌类都能发挥各自味道的极致。

“每天和蔬菜亲密接触,洗菜切菜都很美好。蔬菜的口感是随着季节变化的,要用心体会它的每个细节。就像番茄,夏天清新,秋天果实更重,味道浓,更多汁。夏天的有韧劲,秋天的水感丰富。”艾伦说。

甜菜头寿司是他颇为满意的一道菜。餐盘上红黄绿紫黑等多种颜色的交织正是艾伦最钟爱的样子。寿司外面一层用了绿色卷心菜,里面一层则用了紫色卷心菜。绿色卷心菜叶片薄,吃的是柔嫩和水润。轻轻咬破,唇齿便遇见那厚实的紫色卷心菜。然而厚实的口感又是爽脆的,美味的停留感需要伴着那薄薄一片绿卷心菜叶才延长。因此,仅仅是这两片不同颜色的叶子,艾伦都煮得很精心。“最大难度就是用最适宜的火候和时间来呈现不同叶子最适宜的软硬和韧度的口感。比如那片绿色卷心菜,它很薄,若火候过了就化掉了,若火候轻了,它又不能烘托出整道菜的味道。”艾伦说。

茶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艾伦都轮着用,在他看来每种季节味道不同,都有相应的油来突出季节的味道。圆葱酱、橘子酱、玫瑰酱……艾伦都亲手做过,他会以酱的味道来渲染食材的味道。最让人感叹的是,他可以不重复地每天都做一种新的酱。

熬酱汁的时候,他喜欢用蒸馏的手法来提取食材中纯真自然的味道。再把不同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橘子汁、花朵、肉桂,样样都芳香清淡,但是融在一起就会馥郁而层次感丰富。

大自然的音色

如果说祖母和母亲影响了他对食材色彩上的细腻感知,那么做音乐的父亲则让他聆听到了食材的声音。在接受采访时,艾伦时不时地摆动着双手,仿佛手里正在握着指挥棒。那也正是他在厨房里享受烹饪时,时不时地舞动几下锅铲的样子。

对于美食的音乐,艾伦有他独到的理解,“大自然谱写出伟大的食谱,而春夏秋冬是它卓越的篇章。”

他会用“流畅”这样形容音乐的词来形容自己的酱汁,也会把食材赋予乐器的属性。在他的描述中,烹饪其实是在对着不同乐器做交响。“蔬菜更像管弦乐器,因为它们都在自然中沐浴着风,是大自然的气息来奏响它们。”于是,在艾伦眼中,那厚实的豆荚正如音色醇厚饱满的黑管,口感绵糯温暖的栗子正如温润的竖琴,春日里的芦笋恰如音色轻巧欢快的短笛。“厨师就是随着季节的旋律舞蹈。”艾伦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一个优雅的平转。

打开艾伦写的书,你会惊讶地发现他的俏皮,目录里的每一条都用了一种不同的颜色,一页纸上仿佛跳动着五颜六色的音符。更有趣的是,每一道菜对应的图不是相机拍出的照片,而是他从不同颜色的纸上剪下的各种形状,做成的拼贴画。“动手做菜品画时,会更多一次享受蔬果的色彩和旋律。”艾伦说。

在艾伦眼中,每道菜里都能找到音乐的影子。那道“站立的芦笋”似乎恰如其分地呈现了他的厨艺音乐思维。他把一捆芦笋用防油纸捆在一起,芦笋根部朝下立在锅中烹饪。厚实的芦笋根部在锅中受热而变得软嫩,另一端嫩嫩的笋尖则只是受到由根部向上传导的热。笋的根部与笋尖完全是在同一时间经历不同的烹饪,却在最后达到同样的柔嫩程度,恰如两个不同的声部高低相和,却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旋律。

他的“夏日绿蔬马赛克”是把不同深浅程度的绿色蔬菜融合在一起,小叶片、小块和细条等各种形状及深浅的绿色组合成了马赛克,恰如细小欢快的步伐跳出了一支充满乐感的《小步舞曲》。另一道“南瓜和甜菜头的故事”则是把蔬菜界里两个“甜姐儿”配成了对儿,协奏出一曲甜歌。

“想要最好的菜谱,那就尊重自然。爱每一种食材的颜色和声音,发挥每一种食材真实、朴质的味道。这样你就能在厨房里奏出最美的乐章。”艾伦说。

相关视频资料请点击网址: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台,欢迎你回家,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践行,一起欢喜润众生!

收阅本微刊方法,点击右上角按钮,点查看公众号,可关注“素食公益”或者分享本文,或者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素食公益”或“ssgy521”添加,或直接“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

究竟什么是“因果”

“因果”的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是什么呢?我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的人,往往就会觉得,我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好像是我们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适当的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相应的果实,或是相应的树种、草木等等。所以这是一般人对于因果的直接的印象。

放生泥鳅什么时候放生最好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疑。这封信里面写的最主要是写说,有一位虔诚念佛的老婆婆,最后她反而是横遭车祸,所以写信来的这个人非常的不理解;他认为这个念佛的老婆婆明明是种了许多的善因,平时也都为人和善,并且都是一直虔诚念佛,为什么到最后反而会遭受到车祸呢?因为这样的关系,因为那样子一个直接的因果的信念,使得他对于佛教所谓的善跟恶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是在印光大师的所留下来的文集里面曾经提到的一件事情。那么关于这件事情,当然我们就必须有必要深入来看看,所谓的佛教所谈的因果到底真相是如何。

南京哪里有放生的地方

武汉哪里可以收养巴西龟

首先我们先来看,既然谈的是因果这件事情,我们谈到的必然就是所谓的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果一定要通看三世。所以,在这一世里面会碰到的一些境界,或者是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要看说我们之前到底种了什么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前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那么它的结果到这一世——有可能是到这一世,才发挥影响力,才显现的。这个就是我们看因果要建立的第一个观念。

所以,当我们如果按照这样眼光去看的时候,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比方说,如果前世所造的因,全部都是贫穷——会导致贫穷的因,比方说我们前世都非常的悭吝,并且贪著众生的钱财,甚至是侵占众生的钱财的话,那么今世恐怕我们有很高很高的机会就会遭遇到贫穷的恶果。所以,当我们这一世处在现在的情境中,我们觉得自己很贫穷的话,那么应该检讨的除了我们在这一世里面的作为之外,更要纳入考量的是,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因为同样的吝啬,然后贪欲的这些习气去侵害众生,以至于导致了我们现在的贫穷的恶果。

所以,再回头来看我们刚才看到的,印光大师他的文献里面所记载了一件的这个信件里面所描述的事情,就是那位念佛的老婆婆为什么为人良善又念佛,可是到最后却会遭到车祸呢?这个其实印光大师早已经就佛教的因果道理给他回信了。印光大师跟对方说:我们在看这个老婆婆横遭车祸的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同样的不能够只看现在,而是要看看说前世跟这一世的这些关系。比方说,这个老婆婆,也许她前世明明是做了一些比较不好的事情,本来是这一世必须要遭受到一些更严重的后果的;可是她因为这一世懂得为人,懂得作一个好人,作一个良善的人,并且经常念佛,所以她到最后的时候,原来可能要下堕于三恶道的恶业,结果就是因为车祸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恶业全部都一笔勾销,这个就是所谓的重罪轻报。这是当时印光大师给他的回答,也就是说不能够光看现在的状况。

同样的,我们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候在那烂陀寺最著名的一个高僧,就是所谓的戒贤大师。据传,戒贤大师在当时的时候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苦不堪言,本来就想要舍寿的;那是因为他知道了玄奘大师要到西天来取经,所以他百般的忍受希望能够等到玄奘大师来,再把所有的法宝交付给玄奘大师;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也作到了,而且戒贤大师经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之后,他后来的病痛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所以,从这件事情同样也可以看到,我们在现在、在当下所看到的这些境界的状况,其实并没有完全呈现因果的真实的样貌。

那么再过来,我们要进一步跟大家讲。因为前面已经跟大家说,许多人认为,因果就像是我种一个种子在那边,然后时间到了,条件具足了,这个种子就产生相应的果实;好像是种什么因跟什么果之间,必然都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实际上,佛教里面并不是这样讲的,佛教里说的不是这种一对一的因果关系;佛教里面真正说的是所谓的因、缘、果、报。这个关系,曾经有一位佛教的高僧他举了一个例子给大家听:这个就比喻是一杯的糖水,如果它只是糖水的话,那么它当然就只是甜的;可是这个糖水会因为我们加了其他的成分之后,尝起来会有所不一样。比方说,如果我们加了非常多的柠檬下去的话,那么它就变成了酸中带一点甜的柠檬水;又比方说,我们如果在糖水之中又加入了另外的苦的成分,比方说是咖啡的话,那么它就变成一个带糖的咖啡。所以,原本是糖水没有错,可是却会因为我们加入了种种的成分而有所不一样。

以这个事情、以这个状况来比拟,我们就知道了,首先,我们在这一世会碰到的状况,一定有前世所作的因存在,这个叫作业因;那么有了业因之后,这个业因要能够最后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出来的话,还需要有助缘;这个业因跟助缘的关系,就好像我们刚才举的糖水跟后来再加入了其他成分一样。所以说,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业因固然相当程度的决定我们这一世所会面临的状况;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的助缘,这个助缘会相当程度的改变了业因所呈现的果。所以,在这样子认知之下,我们所有一切现在的努力跟懈怠,作善作恶,以及所处的各种境界等等,都会影响到业因。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宿命论,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那么善、恶跟无记尚且有轻跟重的差别;同样的,跟因同样有这些状况的,也有所谓的缘,就是助缘,也有所谓的善缘、恶缘、无记的部分,而且善跟恶跟无记个别都还有分轻跟重。所以,正因为说善、恶、无记,还有中间所牵涉到的轻重,使得说因跟缘两者加乘起来的关系,呈现了非常丰富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懂得运用的人,就知道如何替自己这一辈子作最好的安排。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著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也确实成为大乘法的一个中坚。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很多大乘法的根本的道理、很好的道理,也都是透过世亲菩萨的诠释,让我们能够好好地学习。正因为这样,所以世亲菩萨也是整个扭转了诽谤大乘法的恶因,然后透过弘扬大乘法的助缘的善缘,并且是一个大善缘,乃至于说后来还有入地的机会。

所以我们说,佛教所说的因缘果报,果报这件事情,它既非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从前世到今生它必然有相当程度的业因连结,所以它不是随机;可是它也不是宿命,因为业因要呈现到果的时候,还需要许多的助缘。所以,我们如果掌握这一点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一世所作的任何的事情,其实都有相当的意义在;也就是说,我们所作的任何的事情几乎都是功不唐捐啊!所以,我们应该要积极进取,乃至于说这一世如果我们的环境条件许可的话,我们其实应该要好好地掌握这一世的时间,好好地来学佛。这样子你就知道说,所谓的因缘果报应该怎么好好地掌握。

这个是从时间的观点,一路讲下来给大家听。所以相信大家到现在已经知道说,所谓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如是因,如是果”,您心里要先打个折:这个不是佛教真正的意思。佛教里面讲的,应该就是因缘果报——有因也有缘。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给大家看一个经文,是取自《大宝积经》的经文。这个经文上面说的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经文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了“因缘”这两个字。希望各位观众好好把这一点记住:讲的是因缘这两个字。

下葬放生鱼有什么讲究几条

可是除了单纯的因缘观之外,我们从《大宝积经》这个经文里面,我们也要顺便跟各位菩萨说,我们从《大宝积经》里面的“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我们学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知道是,不管是经过多么长的时间,我们所作的业是不可能消失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当然一方面是告诉我们说,时间上面是相续的;可是这个时间上面相续之外,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什么样的机制会使得我们作的业经过百劫,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还能够继续把业报呈现呢?在这一世用业因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跟我们的助缘结合呢?这个到底是什么样状况呢?这个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因为我们看到了有一些人认为说,我们所有整个的生命的历程,在每一世的生命的历程,有的人把它用一个方式来比喻,就是用所谓的连续的水流;大家看到的水流就是一直流、一直流,前一刻的水跟后一刻的水相续在一起,所以它就一直流动,形成了水流的现象。我们看到了有一些的解释,就是大家会认为,除了业因跟业果在变动中的连续之外,其实中间没有什么了。也就是说,所有生命的流转,其实不外乎是业因跟业果的连续流动而已,正如同水的潮流一样,里面似乎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存在。这里面很显然地,如果我们依照《大宝积经》的经文来看,我们所作的业哪怕是经过了一百劫这么长的时间都还不会消亡的话,这个很显然的不是单纯的水流的状况。因为水流的状况,水流之所以能够结结汇流在一起,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水的关系;实在是因为有某种的关系,让这个水的分子能够聚集在一起,才能够形成水流。如果我们放任水自由地流的话,那么它流经任何地形的时候,或者经过任何条件的时候,这个水流就会因为条件的关系,因此而分流,因此而蒸发。那样子的状况,怎么可能有所谓的所作业经过百劫之后还继续存在呢?

当然在看到这样缺点之后,当然也有人提出说,这个水流不足以完全解释我们所谓的业经过百劫还会存在的道理,所以有人就提出了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这个系统所作的事情就是,好像就是说,把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业都仔细收集在一起,然后适当的时候再来呈现出业果出来。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能够解释所谓的所作的业经过百劫仍不消亡的道理在,可是我们在这里要郑重地告诉大家,业果报的系统里面,其实还是有许多的过失的。比方说,我们给大家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是:凡是佛所说的道理必定都是可以亲证的。因为佛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希望我们学习了这个道理之后,一一亲证,最后变得跟佛一样,最后成佛;一旦成佛了之后,可以说对于这些事情是没有哪一件事情不能够完全掌握、不能够完全了解的。而刚才我们说有人提出了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这个系统到底怎么实证呢?到底又怎么掌握呢?这个问题过失就大了,因为一个不能实证、不能掌握的系统,是不能够放到佛法里面来的;凡是佛法必定能够亲证的。

不过我们回到佛法的真正的义理来说,我们说所有的关于因缘果报这些事情,其实早已经完全函盖在所谓的如来藏里面。这个如来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方说有人把祂叫作第八识;因为人整个的心识不外乎就是八个识,那么如来藏就是第八个识。有另外一个呢,也把祂叫作金刚心。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以祂是一个金刚心。甚至这个金刚心,也就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了两个字“金刚”的意思在;并且这个心当然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那个心。

正因为这个心的存在,所以才会使得我们的所作的业报,经过了百劫之后还不会消亡,并且是一一忠实的履行所有的业因跟助缘所产生的果报在。这里面的道理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地完备的,它里面所牵涉到的事情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业果报系统;甚至这个如来藏是真实可证的道理,正如《金刚经》跟《心经》所描述的这些境界都是可证的一样。所以在这里,就在因缘果报的这个子题下面就顺便跟大家讲。希望大家,如果我们学佛的话,一定要力求将来能够找到了这个心;找到了这个心之后,才是真正能够掌握因缘果报的开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