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放生疏文,把猫放生在什么地方最好

时间:2022-12-26 13:29       来源: 未知

居士问:什么是“初转法轮”?什么是“四圣谛”?

智渡法师答:1.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在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作了第一次开示,这就是史上所称的“初转法轮”。他们五人得到了极大的觉悟,因为佛陀所开示的确实是至理名言。于是,恭请佛陀在鹿野苑住了下来,以便继续向佛陀请益彻底觉悟的方法和证悟的道理。于是,憍陈如等五人成为了最初的僧团,佛陀在鹿野苑住了三个月,也就是佛法僧三宝建立后的第一个夏安居。“法轮”是从转轮圣王的轮宝引伸而来,因为在印度有个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圣王”,他有个轮宝(轮是古印度战争中的一种兵器,形状像个轮子)。当转轮圣王诞生的时候,空中会自然出现这种轮宝,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用来譬喻释迦牟尼所说的“法”,佛陀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将被破碎无余。所以把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称为“初转法轮”。

放生要念什么

2.初转法轮又称为“三转法轮”,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讲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解脱教义,他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三次。第一次称为“示转”,是从正面肯定“四圣谛”,即此是“苦谛”,此是“集谛”,此是“灭谛”,此是“道谛”;第二次称为“劝转”,是指明在修行中对“四圣谛”应当采取的态度,即“苦谛”当知,“集谛”当断,“灭谛”当证,“道谛”当修;第三次称为“证转”,是说佛陀对“四圣谛”已实践亲证,即“苦谛”已知,“集谛”已断,“灭谛”已证,“道谛”已修。这“苦、集、灭、道”四法是世、出世间人生真理的高度总结。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唯圣者所知、由圣者告知,故名四圣谛。它囊括尽了世间、出世间两重因果——集为因、苦为果,这是“迷界”的因果;道为因、灭为果,则是“悟界”的因果。因果不同,迷、悟两判。先说苦、后说集者,先知诸苦及其逼迫,再追溯诸苦的由来,乃系集所招感,使我们知苦而断集。先说灭、后说道者,先欣于清净安乐的灭,追溯灭的原因,是出于道的修习,使我们趋修道而证灭。

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适合放生的时候放的歌曲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子广为说法,这才是最快乐的生活。”

接着,离婆罗尊者站起身,慷慨陈词:“诸位!我认为,比丘能够乐于闲静之处思惟坐禅,止观双运,得心应手。这样的快乐,人间能有几人有?”

南京可以放生的地点

阿那律尊者听后,信心满满地对大家说:“假如一位比丘,能够探囊取物般地运用天眼观察世间众生的生死善恶,以及他们死后归趣,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轮到迦叶尊者发言时,他表情庄重地说:“依我看,倘若比丘能够寄身于山林勤修头陀,以自己的精严修行影响大家,使更多的人都身无放逸,勤于苦行,那定将是人间大乐!”

目犍连尊者站起身,自豪地对大家说:“我认为比丘假如拥有无尽的神通,那将是多么的惬意!拿我来说,身体顷刻千变万化,天堂地狱来去自如。大家都能像我这样,岂不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吗?”

待迦叶尊者说完,阿那律对舍利弗说:“我们几个都说完了,你是主持人,也得谈谈你的观点呀!”

上海寺庙放生乌龟事件

舍利弗听后,不慌不忙地说:“在我看来,比丘能够降伏其心,成就三昧,且能在禅定中随意进出,运用自如。这样的比丘,不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

最后,舍利弗提议说,我们说来说去,也没个结果,还是请佛陀他老人家来为我们评判吧!

佛陀听后,微笑着说:“首先,阿难比丘闻法能持,总摄诸经,故而以闻法为乐;而离婆多比丘乐闲慕静,不喜闹市,所以他以止观为乐;至于阿那律,他号称天眼第一,察观三千大千世界,犹如掌中观珠,所以他是以天眼为乐;再者,迦叶比丘身披百纳,习于头陀,堪为世间楷模,所以他是以苦行为乐;目犍连比丘心得自在,变化无穷,水下空中如履平地,故其以神足为乐;最后,舍利弗比丘智慧绝伦,善降其心,随意三昧,无有不周,故其以圣慧为乐。你们六位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

舍利弗听后问佛:“世尊!依您之见,怎样行持才是最快乐?”

佛陀慈祥地说:“出家人能够依于村落而住,当乞食时到,便入村乞食;乞食完毕,便到树下参禅打坐,以期早获解脱。如此简约、专一的行持,不就是最快乐的吗?”

——界定根据《增一阿含经·325经》改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