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
真学问,称之为“学道”,即“坐而论道,起而行之”,也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
杭州放生鱼的地方王阳明的“心学”常常被误以为是专在心里空想,实际上王阳明一再告诫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练。
事上磨练,通俗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
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2、哲事上磨练,铸造强大内心
民间有句俗语这样说,“不受烟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不经事,不经磨练成不了有担当的人。
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着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改变了自己,洗心革面,在平常状态下看不到,只有当利害关头,经历了重大变故,遭到了委屈和侮辱的时候,平时容易发怒的人能不发怒,胆小怕事的人能无所畏惧,才可以说磨练到了一定境界,这些紧要关头也是修心要猛下工夫的时候。
在人生遭遇骤变打击之时,能做方寸不乱,需要的是大智慧。
在重大的挫折和打击面前,保持住一颗平常心,并能够把命运的迎头痛击当作磨练心性、超越自我的大好机会,才能动心忍性,意志坚强,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提高。
3、事上磨练,尤其重在实践
王阳明早年推崇“静处体悟”,就是让人静坐,抛开一切思虑杂念,体认本心。
后来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因此,他又强调“事上磨炼”,尤其重视实践。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满口都是圣贤话语,却不去实践,这不是真正的“知”,同样熟读经典,不通实务,百无一用的书生,就算品德高尚,也不是真正的“知”。
放生的果报王阳明一介文人,不是战将出身,却能用兵如神,屡建奇功。
其中一个原因是王阳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早年骑马射箭游塞外,二十六岁时苦读兵法,用果核排列成阵形进行演练,被人笑为是赵括“纸上谈兵”。
4、人生如粥,熬出至味
人生如熬粥,有一首诗这样说:“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一锅好粥,需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浓的滋味;人生如一锅粥,同样需要在时间的文火上慢慢地熬,当中因为融入了不同的心情,融入了不同的情感,就会熬出各种不同的味道。
这其中有甜有咸也有酸,当我们细细品味时,才能体会出那份平淡真实的悠然与优雅。
1、熬,是笑到最后的智慧
评书名家单田芳,总结人生就一个字:熬。
身处逆境,苦熬能挺住;陷入危机,苦熬撑得起;适逢险阻,苦熬能过关。
人生不怕熬,要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
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是能够“熬”住。
熬,就是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步地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熬得住,就能笑到最后。
2、熬,是稳定平和的心境
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许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头的。一时春风得意,或一时折戟沉沙,都不会永远算数。
只有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的人,才会是有长性,“熬”得住的人。
熬是出发与成功的中间点,就好比茶需要慢慢泡才有味,酒要慢慢酿才香醇,生米要慢慢煮才会变熟。
“熬”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修内心的宁静,修处世的淡定。有磨练,才体现出成功的弥足珍贵。
熬的不是岁月,熬的是心态。
3、熬,是历久弥坚的意志
整个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需要“熬”的过程。
熬的过程并不是坐以待毙,熬是磨练意志,熬是蓄势待发,熬是不动声色默默努力,等待着熬出头时的一鸣惊人。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快熬不过去了,无法坚持了,时过境迁后,再回头看,一切都熬过去了。
那些能耐住性子去熬的人,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成为一个内心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
素由心生丨素食心路:只愿您懂我第一个月吃素时,恰逢几天后父亲腰痛在床。于是我对父亲说:“古人每逢家有不顺或生病,而吃素祈福。”父亲没太在意,“你能这么想,是你的孝顺。”
第二个月他已康复,我还在吃素,且吃些炒得很黑的蔬菜,体重下降了5斤,“你还在吃素,我以为你好玩,看你吃的什么东西?”“我在努力嘛,看来吃素也有好处,至少我知道做家事了。”但我知道,必须努力钻研厨艺,否则再吃成这样,会坚持不下去的。
第三个月父亲已黑了脸,“你这样吃下去,首先会贫血,到时什么病都会有。不要吃了。”“我想尝试下去,看是不是会如您所说。”当时读了很多书,有很多世界名人都是素食者,且壽命挺高。到底会怎么样呢?想坚持下去。
第四个月,父亲道理来了:“你为什么要这么怪异,你看人家的家庭哪个像你一样,身体需要各种营养,你懂不懂?”“可是,我不想吃动物,您不觉得那些动物太可怜了吗?”“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我觉得太残忍了。”
第五个月,父亲已经有些不愿和我说话。因为一说话,我们便要为各自的立场而争辩不已。“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文学家莎士比亚、泰戈尔、雪莱,政治家甘地也是素食者。”“不要和我说那些我不懂的人,我只知道中国现在会有几个家庭像你一样?”争吵很多,常常不欢而散。
第六个月,我们再次讨论到素食问题。“从人类的身体构造来讲,我们的大肠和小肠都是长的。小肠来回重叠,我们吃下去的荤食会在肠中久留、腐败并产生毒素,给具有解毒功能的肝脏增加负荷,导致身体不适。你看,所有性格好的动物和人类身体构造相同的都是吃草的,如大象、牛、羊。”“我们又不是动物,而且这些家禽养了就是吃的。”讲等于白讲,我们彼此都是这样想。
第七个月,我整日在家看书,冷战期间,家庭气氛实在难受。父亲总疑神疑鬼,我不置可否。我明白父亲是对我好,谁家的父母不会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我有我的坚定,我渴望被理解,却不强求。
第八个月,父亲已有些烦恼,“你不吃荤食,那么靠什么补充蛋白质,铁呢,钙呢?”“豆制品可以补充蛋白质,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易被身体吸收。铁呢,毛豆、笋干、金针菇、香菇和木耳都含有铁。钙,黑芝麻含量很高,卷心菜、芥兰菜也不错。绿叶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及纤维质。”那时,我已买了不少素食相关的书,上面有很多数据,也算是科学之讲了。
第九个月,我主动进攻,“您看《参考消息》上,有一只牛在运往香港的飞机上,撞玻璃从天空落海自杀呢。”“你只注意这些,没看到今年国内动物类食品需求量比去年增长了15%,可见人们还是需要吃它们的。”
第十个月,双方都有些疲惫,桌上再无欢声笑语。这到底是谁的错?“你不吃荤菜,可以吃点别的,比如吃荤菜里面的蔬菜嘛。”“我不想吃,现在我的肠胃已经适应吃素了,如果吃了里面的蔬菜,我会肚子不舒服的。”“那是你的心理作用。”“是心理作用,还是身体作用也好,我不会吃那些了。”
第十一个月,夜里在床上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父母是爱我的,所以才会说很多这样的话。但如果连这件事都坚持不了,我真的完了,因为如果是一时兴趣,生活中我的一时兴起也太多了。“我不想说了,如果你的身体出现问题怎么办?”“为什么您老往坏地方想,为了身体健康,我才吃素的。已经快一年了,我还不是好好的。”“將来得大病,看你怎么办?”长长的叹声让我一阵阵心酸,难为天下父母心,可是这一次,不能让我自己走想要走的道路吗?
第十二个月,已经一年了。身体很健康,体重也很稳定。一日三餐按时吃,菜的花样也越来越多,还不时做些运动来增强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果然很重要。“现在放弃还来得及,你考虑一下吧。”“我已经想要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不反对我。以前所有的事我都听您的,今天让我自己来选择吧。我坚信,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勇敢过,我会越来越好的。”
第一年的生活很艰辛,并不是坚持吃素让我痛苦,是因为家庭的冲突。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父亲,因为爱着对方,所以才会有冲突,这样的冲突让人真的很痛苦。但一个人要成长,必须自己做一些抉择,并坚定的走下去。我选择了吃素,我坚持了,我不后悔,我为自己的决心和毅力骄傲,为体质更加健康而发自内心的愉悦。
路还很长,父亲对我的选择仍然还抱有看法。我不奢求他能一夜之间理解我的想法和我一起吃素,但我诚挚的希望父亲能够认同我的观念,至少别再反对我。
只求最亲最爱我的家人,能支持我的选择。
相关视频资料请点击网址:
拉萨放生团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台,欢迎你回家,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践行,一起欢喜润众生!
收阅本微刊方法,点击右上角按钮,点查看公众号,可关注“素食公益”或者分享本文,或者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素食公益”或“ssgy521”添加,或直接“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