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放生群,放生咒简单快速怎么念

时间:2022-12-28 09:01       来源: 未知
奇帕斯是一条4岁的边境牧羊犬,在他的生命之中,有两个人对他而言最为重要。一位自然是他的主人罗格,另外一位,是隔壁邻居,那位独居老人梅格。

有时主人上班的时候,主人会把奇帕斯带到梅格老人那里,让狗狗陪伴老人。

奇帕斯感觉,梅格老人有时候望着自己的时候,眼神传递出来的似乎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却总化不开的哀伤。

所以陪伴老人的时光,奇帕斯总是异常的乖巧、顺从。老人需要拿什么东西,只要指一指方向,他就会立刻飞奔过去取来;老人看电视,他会安静地坐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老人到花园晒太阳午睡,他也会躺在草地上陪伴老人。

那天,主人一如既往的带着奇帕斯来到梅格老人的门前,按了半天门铃,也不见有人开门。 “可能是出去了吧。”于是罗格把奇帕斯带回家,自己上班离去。

奇帕斯到花园玩耍,从花园栅栏的空隙处无意中瞥见了梅格老人头朝地卧倒在自家的院子里。奇帕斯对着他不断地犬吠,感觉老人应该还没有陷入昏迷。

长春适合放生的地点放生与供灯的区别

奇帕斯着急地在屋子里打转,他一定要尽早跑出去告诉主人来救梅格老人。幸好主人罗格的办公地方不算太远,奇帕斯凭着记忆应该能找到。

奇帕斯首先来到梅格老人的屋前,叼起了老人的一只拖鞋,然后一路狂奔…… 当罗格在自己的工作室门口看到自己的爱犬气喘吁吁的时候,他惊呆了。奇帕斯把拖鞋放到了罗格手中,对着他不断地狂叫。罗格认出了这是邻居的鞋子,立马意识到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罗格迅速赶回家,终于成功地把梅格老人送往了医院。原来老人突然心脏病发作。医生说如果再晚送医院5分钟,可能就永远救不回来了。

梅格老人醒过来时,把奇帕斯抱在了怀中,眼眶中的热泪不可抑制…

究竟什么是“因果”

“因果”的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是什么呢?我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的人,往往就会觉得,我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好像是我们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适当的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相应的果实,或是相应的树种、草木等等。所以这是一般人对于因果的直接的印象。

什么日子可以放生乌龟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疑。这封信里面写的最主要是写说,有一位虔诚念佛的老婆婆,最后她反而是横遭车祸,所以写信来的这个人非常的不理解;他认为这个念佛的老婆婆明明是种了许多的善因,平时也都为人和善,并且都是一直虔诚念佛,为什么到最后反而会遭受到车祸呢?因为这样的关系,因为那样子一个直接的因果的信念,使得他对于佛教所谓的善跟恶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是在印光大师的所留下来的文集里面曾经提到的一件事情。那么关于这件事情,当然我们就必须有必要深入来看看,所谓的佛教所谈的因果到底真相是如何。

首先我们先来看,既然谈的是因果这件事情,我们谈到的必然就是所谓的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果一定要通看三世。所以,在这一世里面会碰到的一些境界,或者是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要看说我们之前到底种了什么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前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那么它的结果到这一世——有可能是到这一世,才发挥影响力,才显现的。这个就是我们看因果要建立的第一个观念。

所以,当我们如果按照这样眼光去看的时候,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比方说,如果前世所造的因,全部都是贫穷——会导致贫穷的因,比方说我们前世都非常的悭吝,并且贪著众生的钱财,甚至是侵占众生的钱财的话,那么今世恐怕我们有很高很高的机会就会遭遇到贫穷的恶果。所以,当我们这一世处在现在的情境中,我们觉得自己很贫穷的话,那么应该检讨的除了我们在这一世里面的作为之外,更要纳入考量的是,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因为同样的吝啬,然后贪欲的这些习气去侵害众生,以至于导致了我们现在的贫穷的恶果。

所以,再回头来看我们刚才看到的,印光大师他的文献里面所记载了一件的这个信件里面所描述的事情,就是那位念佛的老婆婆为什么为人良善又念佛,可是到最后却会遭到车祸呢?这个其实印光大师早已经就佛教的因果道理给他回信了。印光大师跟对方说:我们在看这个老婆婆横遭车祸的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同样的不能够只看现在,而是要看看说前世跟这一世的这些关系。比方说,这个老婆婆,也许她前世明明是做了一些比较不好的事情,本来是这一世必须要遭受到一些更严重的后果的;可是她因为这一世懂得为人,懂得作一个好人,作一个良善的人,并且经常念佛,所以她到最后的时候,原来可能要下堕于三恶道的恶业,结果就是因为车祸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恶业全部都一笔勾销,这个就是所谓的重罪轻报。这是当时印光大师给他的回答,也就是说不能够光看现在的状况。

同样的,我们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候在那烂陀寺最著名的一个高僧,就是所谓的戒贤大师。据传,戒贤大师在当时的时候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苦不堪言,本来就想要舍寿的;那是因为他知道了玄奘大师要到西天来取经,所以他百般的忍受希望能够等到玄奘大师来,再把所有的法宝交付给玄奘大师;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也作到了,而且戒贤大师经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之后,他后来的病痛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所以,从这件事情同样也可以看到,我们在现在、在当下所看到的这些境界的状况,其实并没有完全呈现因果的真实的样貌。

内蒙周边适合放生的地方

那么再过来,我们要进一步跟大家讲。因为前面已经跟大家说,许多人认为,因果就像是我种一个种子在那边,然后时间到了,条件具足了,这个种子就产生相应的果实;好像是种什么因跟什么果之间,必然都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实际上,佛教里面并不是这样讲的,佛教里说的不是这种一对一的因果关系;佛教里面真正说的是所谓的因、缘、果、报。这个关系,曾经有一位佛教的高僧他举了一个例子给大家听:这个就比喻是一杯的糖水,如果它只是糖水的话,那么它当然就只是甜的;可是这个糖水会因为我们加了其他的成分之后,尝起来会有所不一样。比方说,如果我们加了非常多的柠檬下去的话,那么它就变成了酸中带一点甜的柠檬水;又比方说,我们如果在糖水之中又加入了另外的苦的成分,比方说是咖啡的话,那么它就变成一个带糖的咖啡。所以,原本是糖水没有错,可是却会因为我们加入了种种的成分而有所不一样。

以这个事情、以这个状况来比拟,我们就知道了,首先,我们在这一世会碰到的状况,一定有前世所作的因存在,这个叫作业因;那么有了业因之后,这个业因要能够最后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出来的话,还需要有助缘;这个业因跟助缘的关系,就好像我们刚才举的糖水跟后来再加入了其他成分一样。所以说,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业因固然相当程度的决定我们这一世所会面临的状况;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的助缘,这个助缘会相当程度的改变了业因所呈现的果。所以,在这样子认知之下,我们所有一切现在的努力跟懈怠,作善作恶,以及所处的各种境界等等,都会影响到业因。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宿命论,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那么善、恶跟无记尚且有轻跟重的差别;同样的,跟因同样有这些状况的,也有所谓的缘,就是助缘,也有所谓的善缘、恶缘、无记的部分,而且善跟恶跟无记个别都还有分轻跟重。所以,正因为说善、恶、无记,还有中间所牵涉到的轻重,使得说因跟缘两者加乘起来的关系,呈现了非常丰富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懂得运用的人,就知道如何替自己这一辈子作最好的安排。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著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也确实成为大乘法的一个中坚。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很多大乘法的根本的道理、很好的道理,也都是透过世亲菩萨的诠释,让我们能够好好地学习。正因为这样,所以世亲菩萨也是整个扭转了诽谤大乘法的恶因,然后透过弘扬大乘法的助缘的善缘,并且是一个大善缘,乃至于说后来还有入地的机会。

所以我们说,佛教所说的因缘果报,果报这件事情,它既非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从前世到今生它必然有相当程度的业因连结,所以它不是随机;可是它也不是宿命,因为业因要呈现到果的时候,还需要许多的助缘。所以,我们如果掌握这一点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一世所作的任何的事情,其实都有相当的意义在;也就是说,我们所作的任何的事情几乎都是功不唐捐啊!所以,我们应该要积极进取,乃至于说这一世如果我们的环境条件许可的话,我们其实应该要好好地掌握这一世的时间,好好地来学佛。这样子你就知道说,所谓的因缘果报应该怎么好好地掌握。

这个是从时间的观点,一路讲下来给大家听。所以相信大家到现在已经知道说,所谓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如是因,如是果”,您心里要先打个折:这个不是佛教真正的意思。佛教里面讲的,应该就是因缘果报——有因也有缘。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给大家看一个经文,是取自《大宝积经》的经文。这个经文上面说的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经文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了“因缘”这两个字。希望各位观众好好把这一点记住:讲的是因缘这两个字。

可是除了单纯的因缘观之外,我们从《大宝积经》这个经文里面,我们也要顺便跟各位菩萨说,我们从《大宝积经》里面的“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我们学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知道是,不管是经过多么长的时间,我们所作的业是不可能消失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当然一方面是告诉我们说,时间上面是相续的;可是这个时间上面相续之外,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什么样的机制会使得我们作的业经过百劫,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还能够继续把业报呈现呢?在这一世用业因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跟我们的助缘结合呢?这个到底是什么样状况呢?这个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因为我们看到了有一些人认为说,我们所有整个的生命的历程,在每一世的生命的历程,有的人把它用一个方式来比喻,就是用所谓的连续的水流;大家看到的水流就是一直流、一直流,前一刻的水跟后一刻的水相续在一起,所以它就一直流动,形成了水流的现象。我们看到了有一些的解释,就是大家会认为,除了业因跟业果在变动中的连续之外,其实中间没有什么了。也就是说,所有生命的流转,其实不外乎是业因跟业果的连续流动而已,正如同水的潮流一样,里面似乎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存在。这里面很显然地,如果我们依照《大宝积经》的经文来看,我们所作的业哪怕是经过了一百劫这么长的时间都还不会消亡的话,这个很显然的不是单纯的水流的状况。因为水流的状况,水流之所以能够结结汇流在一起,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水的关系;实在是因为有某种的关系,让这个水的分子能够聚集在一起,才能够形成水流。如果我们放任水自由地流的话,那么它流经任何地形的时候,或者经过任何条件的时候,这个水流就会因为条件的关系,因此而分流,因此而蒸发。那样子的状况,怎么可能有所谓的所作业经过百劫之后还继续存在呢?

当然在看到这样缺点之后,当然也有人提出说,这个水流不足以完全解释我们所谓的业经过百劫还会存在的道理,所以有人就提出了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这个系统所作的事情就是,好像就是说,把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业都仔细收集在一起,然后适当的时候再来呈现出业果出来。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能够解释所谓的所作的业经过百劫仍不消亡的道理在,可是我们在这里要郑重地告诉大家,业果报的系统里面,其实还是有许多的过失的。比方说,我们给大家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是:凡是佛所说的道理必定都是可以亲证的。因为佛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希望我们学习了这个道理之后,一一亲证,最后变得跟佛一样,最后成佛;一旦成佛了之后,可以说对于这些事情是没有哪一件事情不能够完全掌握、不能够完全了解的。而刚才我们说有人提出了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这个系统到底怎么实证呢?到底又怎么掌握呢?这个问题过失就大了,因为一个不能实证、不能掌握的系统,是不能够放到佛法里面来的;凡是佛法必定能够亲证的。

不过我们回到佛法的真正的义理来说,我们说所有的关于因缘果报这些事情,其实早已经完全函盖在所谓的如来藏里面。这个如来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方说有人把祂叫作第八识;因为人整个的心识不外乎就是八个识,那么如来藏就是第八个识。有另外一个呢,也把祂叫作金刚心。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以祂是一个金刚心。甚至这个金刚心,也就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了两个字“金刚”的意思在;并且这个心当然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那个心。

正因为这个心的存在,所以才会使得我们的所作的业报,经过了百劫之后还不会消亡,并且是一一忠实的履行所有的业因跟助缘所产生的果报在。这里面的道理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地完备的,它里面所牵涉到的事情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业果报系统;甚至这个如来藏是真实可证的道理,正如《金刚经》跟《心经》所描述的这些境界都是可证的一样。所以在这里,就在因缘果报的这个子题下面就顺便跟大家讲。希望大家,如果我们学佛的话,一定要力求将来能够找到了这个心;找到了这个心之后,才是真正能够掌握因缘果报的开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