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网站,四月初一放生

时间:2022-12-29 12:25       来源: 未知

人间佛教与“四众”共建

  徐文明

  佛教是一个强调出离世间的宗教,但出离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地改造世间、净化世间、提升世间,使之转染成净,化烦恼聚为清凉国。出离世间,其实就是出离烦恼,并非单纯地迷离现实,而出离烦恼,只是遁居山林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人体本身五欲充满,为烦恼聚,到哪裹都逃避不了,只能通过积极地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间佛教已经成为佛教界的共识,但究竟对之如何理解和把握却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人间佛教应当是直面现实人生的佛教,是通过佛教人间化实现人间佛教化的积极精进的佛教,是体现佛教的慈悲关爱精神和现实的社会关怀的佛教。

杭州市区去哪里放生好

  建设人间佛教,改造现实人生,既有利於社会,又有利於佛教自身。在当今社会,佛教的声音还非常微弱,佛教的影响力还速远不够,社会上多数人不了解佛教,佛教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佛教的边缘化甚至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佛教的现实化与现代化,建设人间佛教,使佛教重新成为主流文化之一,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就是十分必要的一件大事了。

  道由人弘,人间佛教的建设离不开以佛教界为主导的社会各方的努力。传统佛教以四众为本,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但在新的条件下,单靠佛教本身的四众进行人间佛教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应该建立更加广泛的同盟,团结更多的人共同进行佛教建设,使之获得更快的发展。

  佛教发展需要四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一是传持者,主要由出家众构成,二是信仰者,指在家的居士、信众,三是研究者,即从事佛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四是关心者,这个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所有关心佛教的人;

  佛教兴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传持者:傅持者传承佛法,荷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白度度人,是佛教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四个方面的核心,傅持者应当主要由出家众组成.因为出家众为三宝之一,披如来衣,为法王子,传佛心印,受诸教法,人中狮子,法门委寄,有行有证。最贵最尊,最具备传持佛教的资格:其次,出家众割除爱网,身无世累,可以专心修行,证悟佛法,最具备传持佛教的条件-再次,出家众禹万众崇奉,受十方供养,四恩深重,不可不报,应当承担的责任最重,最具备传持佛教的义务。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出家众都应当作为传持者,承担起振兴佛教的历史使命。有人或许是痛感佛教界存在一些不尽如意之处,主张发展居土佛教,由居士作为佛教的传持者,居士佛教当然需要发展,但居士不可能成为佛教的主体,出家众的地位和责任都决定了佛教的传持者必然主要由出家众构成。

  信仰者主要是指在家的居士和信徒。信仰者构成了佛教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对佛教的生存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佛教信仰者比较复杂,既有受过五戒、正式皈依并有居士证的信徒,也有并未履行程序、但对佛教同样有很深信仰的人,遐有对佛教有信仰、但对其他宗教以至民间宗教也有信仰的“杂信”的人,这襄所说的信仰者是从广义上讲的。

  信仰者所提供的布施是佛教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佛教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现代化,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离不开信仰者的无私的支持。信仰者中还包括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些方面出家众中很难达到要求,必须由有专长的信徒提供技术支持。随著佛教事业的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人才资源越来越多,出家众限於人数和精力,无法将这些都完全承担起来,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要靠信徒来做。居士和信徒对佛教发展所起的作用当然也越来越大。

  信徒的作用并非单纯的布施,还能护持佛教、使佛教获得更加深厚牢固的生存基础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很流行一种比喻,即鱼水关系,这个比喻也适用於出家众和在家众。如果说出家众是鱼,在家众就是水,二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鱼无水则不得生,水无鱼则没有意义。这个比喻并没有贬低出家众之意,也没有否认出家众对在在家众的提升、引导的作用,只是为了说明二者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相互尊重和团结。

  虽然居士佛教很难成为佛教的主导力量,但不妨碍有些特别有修行的大居士成为佛教的传持者。在历史上就有傅大士、庞居士这样的著名居士,谁也不会否认他们的修行功夫和贡献,他们当然也是佛教的传持者。甚至六祖惠能在得到五祖付法时也是居士的身份,这不妨碍惠能成为六祖。由此可以看出,祖师并不执著於缁素分别,只考虑其见识与证量。

  在家众当然要尊敬出家众,但出家众应当自尊而不可自傲,对於在家众也要尊重,特别是对那些有年德、有修养的大居士必须以礼相待。既要相互尊重,也要平等待人,心无执著,不要有过多的分别计较,以免相互伤害,影响团结。

  在家居士既有弘法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今条件下更多了一份自由和方便。由於客观条件的限制,出家众弘法所受的局限较多,只能限於寺院之内,而居士则没有这种限制。许多不了解佛教、对之缺乏信任的人可能对寺院和出家众有戒心,而以居士的身份和普通人更加容易接近,让他们少了一份顾虑,反而容易接受佛法。

  过去没有专门的佛教研究者,而今研究者已经成为一支专业队伍,也是与佛教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力量。随著佛教的不断发展,佛教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并且涉及方方面面,与整个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已然不再限於佛教自身了。佛教义理很深,典籍浩繁,宗派众多,必须由专门的学者对之进行研究和解读,才能使其微言大义广为人知。佛教传播的地区很多,历史悠久,对科学、艺术、文学、建筑等多个方面都有影响,这都需要相关的专家对之进行研究。因而佛教研究者无论是对於佛教本身还是整个社会,都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重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佛教研究者在当下的中国却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生存还很艰难。管理部门对宗教研究的支持还远远不够,有些人总是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混为一谈,将学者和信徒当成一回事,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善意地告诫一回,甚至还要调查一番。有的领导一上任,就对本单位的宗教学者表现出特别的“关心”。这种不信任不一定都会明白地表现出来,却让人经常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对多数学者来说已经习惯了,不会特别在意。

  对於佛教学者的不信任不仅来自管理部门,还有佛教信徒。在一些信徒心目中,学者没有信仰,缺乏修证,只会在文字上打转转,却又乐於乱发议论,甚至还敢批评佛教,实在是不可救药。对於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许多人都模糊不清,不愿意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却又过於强调学术研究的负面作用,以为理性之真会损伤信仰之真,冷冰冰的客观性会伤害宗教热情。

2022年中华放生网时间

  佛教学术研究对於傅承与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学术、创造思想、增加道德、促进稳定都是有所帮助的,无论是对於国家社会还是佛教本身都是有利的。限於目前的条件,想让政府部门思想进一步解放、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宗教研究是不现实的,至少眼下不可能。要想繁荣佛教学术研究,除了学术界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得到佛教界的大力支持。

  尽管学术界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佛教研究的现状还不能说让人满意。首先是研究人员数量不够,规模太小。据权威人士讲,当今大陆佛教学者只有一二百人,而且其中经常发表佛学论文的不超过五十人,这样的规模不可能有太多的成果和很高的研究水平,个别学者的出色成就无法带动整体的水准。一方面规模不够,另一方面却有为数不少的硕士博土被迫改行。因而研究人员不够的问题主要不是由於人才不够,而是由於岗位不足。

  近年来,佛教界越来越意识到佛教研究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不少措施积极推进学术研究。一方面举办各种学术会议,为学者加强相互交流、展不研究成果创造了条件,也为教界与学界的沟通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创办了许多学术刊物,为学术成果的发表提供了园地。一方面又建立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所,对於吸纳人才、开展研究很有价值。

  对於佛教界的努力和成绩,社会各方有目共睹,但这些还显得不够,特别是第三个方面。尽管佛教界建立的研究所为数不少,然而多虚少实,大部分都是挂挂牌而已,真正有专职人员、有实际工作的很少见。如果能将这些研究所实体化,就会大大充实研究力量,也会为那些学有专长、有志於佛教研究的年轻学者提供工作机会。

  佛教学术研究不光是学者和政府的事,更是教界的本分事。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学者规模的扩大,对於佛教发展有利无害,建立教内的研究力量,培养一批学问僧,组成由出家众和居士担当的有修有证、有学有识的研究队伍,对於繁荣学术、充实研究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建设人间佛教,不仅需要直接参与这一事业的传持者、信仰者和研究者,还需要关心这一事业、对之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的人,即关心者。一般习惯於关注核心和内部力量,对於外围和边缘容易忽视,其实一个伟大事业的成就,其外部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关心者范围很广,包括一切关心佛教、关注佛教、愿意了解佛教的人,也包括为之提供各种服务、从事相关事业的人。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在其盛时,可以说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大多数人都是佛教的关心者。而今佛教在中国影响仍然相当大,依然是占第一位的宗教,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其他宗教发展很快,而且整个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已经不能与过去相比。佛教无法进入主流文化之列,更不能成为影响社会大局的主导力量,社会上许多人对佛教既不关心,又不了解,抱著一种漠然的态度,而偏见却又很多,有人视之为迷信,有人以为其落後,有人甚至以为信佛不正常。在这之中,最可怕的是那种漠然的态度,那种视佛教若无物、根本没有兴趣了解佛教、以为佛教可有可无的人。

  在网络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争夺眼球。点击率多少意味著生存的几率,即使是以出世为本的佛教,也同样不能忽视这一新的现实。如何争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是佛教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对於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可能有些人的认识并不清楚,以为佛教不需要得到太多的关注,甚至觉得只要在山中清修即可,没有必要接触过多的现实问题。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佛教如果不关注现实,不考虑现实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脱离现实,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现实支持,很可能会从现实中逐步消失。如果现实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佛教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最後连一个坐禅的地方也找不著,又如何修行呢?关注现实,才能得到现实的关注,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佛教、关心佛教、理解佛教、建设佛教,因而尽可能扩大关心者群体也是一顼十分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佛教的传持者还是信仰者和研究者,都有责任致力於扩大佛教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成为佛教的关心者。佛教的关心者越多,佛教的影响越大,佛教生存的基础就越稳固,佛教发展的势头就越猛,佛教的正信和理性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扬,才能更多地造福社会,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关心者不仅是其他三方的基础,也是後备力量。关心者可以转化为信仰者和研究者,也可以进一步上升为传持者,从外到内,由低到高。

  建设人间佛教,需要传持者、信仰者、研究者、关心者四个方面力量的密切配合,这是佛教的新“四众”。四众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团结、相互协作,尽可能减少内耗和矛盾、磨擦,发挥彼此的优势,做到互利、互补、双赢。

  建设人间佛教需要四众同心,加强四众本身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四众之中,从信仰角度来说,传持者、信仰者为内,研究者、关心者为外;从知识角度来讲,传持者、研究者为高。四众都是既需要有数量,又需要有质量,但偏重不同,对於关心者来说,数量是第一位的,不必强调他们对佛教究竟有多深的了解,有多大的兴趣;对於信仰者来说,数量和质量并重,既要有一定数量,又须强调对佛教的正信和正知正见;对於传持者和研究者来讲,保持一定的规模是十分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质量,因为二者的规模都不可能太大,关键是水平和层次。

  建设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四众,既是人间佛教建设的目标,也是人间佛教建设的前提,弘道为人,道由人弘,只要各方同心协力,以人为本,中国佛教的未来必然是美好的,人间净土的建设必然会蒸蒸日上。

  摘自《宗风》乙丑·春之卷

【关注】学了啥?四川省藏传佛教寺庙活佛培训班有亮点

蜀地气清,春华秋实。9月17日,由四川省委统战部、省委涉藏办举办的第四期藏传佛教寺庙活佛培训班开班了。

图为18日上午,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委涉藏办主任沈阳在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鼓舞了四川省各级统战干部尤其是涉藏州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座谈会精神,对照检查指导工作实践。四川省委统战部经过前期的精心组织安排,于9月1日举办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并分四期对全省439名活佛进行了全覆盖培训。培训课程包括“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藏传佛教工作的新要求”“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历史传统和依法管理”“宪法地位和公民权利义务”以及《四川省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等。

图为第四期藏传佛教寺庙活佛培训班学员观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片

439名活佛中,既有耄耄之年的老年活佛,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活佛,还有富于春秋的少年活佛。培训现场,活佛学员们聚精会神,观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片,共同学习活佛转世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同时,又通过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在现场进一步授课解读,对活佛转世的法律法规加深了理解认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各莫寺联波活佛说:“举办这样的培训很有意义,很有必要,每位活佛都应该了解自身转世的定制和意义,明白自身的责任,也应该有信心把这次学习学好,珍惜学习机会。”

图为第四期藏传佛教寺庙活佛培训班学员在四川藏语佛学院图书馆阅览图书并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此次对涉藏州县寺庙政府批准活佛进行轮训,正是四川省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上采取的有效手段。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上,四川省注重在“导”的工作上做深做细,今年以来推出“十大活动”团结引导藏传佛教界人士,除了举办寺庙活佛培训班、活佛转世专题展外,还举办僧尼摄影展、篮球友谊赛、“爱国爱教爱家乡”宣讲团、宗教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等。

甘孜州德格县巴加活佛说:“僧人修行的目的是利益众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是为了老百姓、为了众生,我们的发心是一样的。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好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宗教界的影响力和作用。”

图为2020年6月20日至26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二宣讲组在新龙、色达、炉霍3县开展2020年全州“五二三”学教活动暨佛教领域政策法规宣讲 图片由甘孜州佛协提供

18日上午,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委涉藏办主任沈阳为第四期活佛培训班的学员们授课,解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坚持”的重要论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要求藏传佛教界人士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决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管理好寺庙日常事务;活佛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新时代的好公民和受人尊重的宗教人士,在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健康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放生能治愈一切病吗

看了还想看:

【快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开幕、活佛培训班开班

【关注】田向利会见香港贸发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一行

【关注】省委统战部开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集中宣讲

【动态】广安市召开基层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

【重磅】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什么?

【要闻】田向利在成都调研高新技术企业时强调——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注入新活力

【聚焦】这两天,彭清华、尹力、邓小刚率队开了一个特别的现场会

【侨法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何为海内外侨胞提供法律保障?第七期侨法知识宣传专栏告诉你

【时讯】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

【关注】省委统战部到四川金融控股集团调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