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放生_明学长老: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时间:2022-10-13 07:17       来源: 未知

学明朝的长辈

薛长老,俗名冯祖申,一九二一年二月生,浙江湖州人。七岁那年,他随母亲去杭州灵隐寺拜佛。1947年8月到灵岩山寺,1948年农历二月,真达老僧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戒。1949年4月至11月,我到福州舍利所拜师磁州法师学戒。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回到灵岩山寺担任主管。1994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顾问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主席,1998年7月当选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1983年当选苏州市人大代表,1998年1月当选江苏省CPPCC委员。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苏州佛教协会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

灵岩山寺庙闻名中外。作为净土宗祖庭著名寺庙的住持,你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您能谈谈您的管理理念和主要做法吗?

明学长:灵岩山寺是尹光大师所开的一座专门供净土宗念佛的道观,为十丛林定下了五条寺规。这五条寺规,灵岩山寺遵守了八十年,与现代寺庙管理相适应,并不矛盾。灵山寺的寺庙管理主要是按照尹光大师制定的五项寺庙规则进行管理和实施的。第一,住持,无论什么教派,对净土深信不疑,严格遵守。他只传圣贤,不传佛法,把杜法当私事。不传法,就是师父不收法徒,十丛林不传法。住持的传承尽快杜绝了法律的滥用。第二:住持论的次数,不考虑代数,以免有高德住在永德背后的嫌疑。如果佛法通过,上面有法书,会标明是哪一代方丈。第三,不要传道授业,不要说教,以免排场扰乱正念。教会虽然天天讲,但并不邀请外国人来听。灵岩山寺是专门念佛的净土道场。不传戒,不讲经,不张贴告示吸引信众,以免扰乱道场的清净,妨碍正念,或打断他人。第四,专一念佛,不与佛七招之外的一切佛事交往。专念佛祖,不做佛事,不打水陆仗,不放焰口。永久法师和和尚每天早晚学习功课,念佛堂按时烧香,和尚照常上课。如果半夜放火焰口,势必影响住持僧人的休息,难以保证早晚功课依法进行,念佛堂按时烧香念佛,佛学院正常上课。灵岩山从1980年就这样了。第五,不允许任何人在寺庙接受剃度弟子。第五条罪犯应当立即释放。

灵岩山寺庙,无论住持、法师、法师,都不收弟子。常驻僧人均来自十方,保持十方丛林本色,防止僧人在丛林中结伙。至今,灵岩山寺庙的所有条例都是以印度政府办公室制定的五大寺庙条例为基础,80年不变。一心念佛在教内外都有很好的影响,寺庙管理如法如法。岩道精神代代相传。

记者:您是如何妥善处理发展寺庙经济与关注僧人修行和道场形象之间的关系的?

学习明朝长辈:寺庙财务管理公开透明,每个环节层层把关,实现了有效监管,从根本上彻底杜绝了财务漏洞。对一个修道士的个人生活来说,没有

记者:你对当前的佛教文化热有何评论?如何看待当代中国佛教界创办的众多佛教书刊?您认为佛教界今后开展传播佛教文化的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明学长:目前佛教文化的广泛普及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家政策和形势的好转,我们逐渐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正确和客观的认识,这给了佛教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佛教的弘扬,反过来又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以文化弘扬佛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佛教文化书刊的作用。如灵岩山和宝火寺红花社的《印光法师文钞》,寒山寺的《净土十要》等。都是好的循环规律。如果广泛给予十信众,可以让社会上最广大的信众认识和了解佛教,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见解,有效净化人心,稳定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光是传经还不够,还要请大师讲学。有条件的寺院还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手段宣传佛教文化。这样,通过各种努力,让大众从寺庙中感受到对佛教的信仰、知识和看法,而不是让寺庙只是一个做佛事、观光的地方。总之,尤其是出家的人,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修身养性,对内加强素质,对外树立形象。这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传播佛法、造福学生的事业。

记者:作为当今生活在中国的受人尊敬的僧人之一,您也非常关注僧伽教育。中国佛教协会灵岩山分会自1980年12月成立以来,已举办了十余届。可以说,佛教徒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在教会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另外,你是很多佛学院的院长。如何看待僧伽教育及其前景?

向明朝长辈学习: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国家还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佛教也是如此。尤其是文革时期,僧尼被送回农村劳动,寺院衰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逐步恢复和落实宗教政策。自1980年以来,寺院逐渐得到恢复和开放。尽管如此,寺内大部分僧人年老体弱,佛教处于离异状态。灵岩山也不例外。这个时候,赵朴初总会来到灵岩山。看到这种情况,他指示开办一所佛学院,吸引年轻的僧侣。灵岩山开设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一届报名的有30多人,学期初来了20多人,之后每两年陆续来了48人。如今,国家宗教政策逐渐完善,僧人年轻化、知识化。以前出家是为了生存,现在大部分是为了信仰出家,和尚的文化素质也越来越好,包括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

要办好僧伽教育,有四个条件:一是僧源;第二,教师;第三,经济;四。管理。这四点中,需要严格管理。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僧源,再好的师资,再多的钱也是白费的。同时要注意学风和道学的培养,将僧伽教育制度化。对于一个好的制度,一定要坚持。我们决不能失败。我们必须使它成为一种传统。不良制度要及时修订。目前应严格按照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寒山寺》执行。僧伽教育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道德之心,而不在于学历文凭的高低。僧伽的教育不是为了文凭,也不是为了学习。最终,这是必要的刻芽

记者:艾尔德一直热心社会慈善事业,多次带头捐款。请您根据个人经历谈谈佛教慈善好吗?

向明朝长辈学习:国富民强,佛教兴盛。改革开放前,追溯到解放前后,和尚们的日子过得很苦,要乞讨施舍才能吃饭。如果你想建一座寺庙,你必须在黎明前出门。你必须分三步拜韦陀菩萨。你拜了多少天,才去村里挨家挨户敲木鱼化缘?以前建庙很难,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了。政府、金融团体、信徒在经济上也积极支持。

如今,修道院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关键是国家兴盛,佛教兴盛。现在改革开放,国家政策落实好,经济条件好,小和尚福报好。就灵岩山而言,既不用从政府拿一分钱,又能维持好道场,维持160多名僧人的自收自支,稳定学习。就我们穿的衣服来说,以前和尚穿的都是东拼西凑的,新衣服需要打补丁。现在,情况不同了。护法做袍送上山成亲是很平常的事。以比丘戒律为师,清净修行,如法供养俗人,安心养比丘德,让比丘父母放心。不再像过去的老和尚一样饿着肚子,只能吃豆腐渣。文革前,我们和尚想不到会这样。现在就慈善而言,首先国家提倡扶贫济困。我们佛教本身就是慈悲济世,不只是嘴上说说,还要尽可能做点实事。慈善的本质是回报社会和公众。十方来十方去。佛教徒,首先要勤俭、清净、慈悲。有一次,苏州市民族宗教局开车到我家山脚下来开会,动员我们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尽一份力。首先我得带头,代表常住居民拿出20万,我自己拿出2万。做慈善不一定要捐多少,关键是为慈善做力所能及的事。

记者:你怎么看待佛教的现状?您认为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您认为佛教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薛明长老:现在中国寺庙很多,良莠不齐。佛教的推广是没有依据的。我觉得推广佛教应该以门派为基础。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如灵岩山寺,专修净土,是净土道场。要培养发扬净土宗,净土宗是一门很深的学科,据《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南京栖霞山,是三论宗的祠堂。我们必须发扬三论宗,不要让它消失。禅宗、法家、华严宗、法香宗、天台宗都是如此。中国佛教的教育也要重视,要以门派为基础。我们的祖先所创立和传承的佛教八大宗派是系统的、严谨的、各具特色的。如果要把所有门派揉合在一起,很难也没有必要出一个统一的教材。此外,在佛学院实行统一教材教育也不现实。我们要根据所在道场门派的特点,深入系统的学习,继承发扬,复兴道场所有门派,才对得起如来家业。就灵岩山寺而言,是净土专门道场。现在净土宗很吃香,三将军被,所有的好处都是冲的。男女老幼,三岁小孩,八十岁居士,不论文化程度,住、坐、卧都能念“阿弥陀佛”。也不可能要求所有道场都专门念佛。

值得一提的是,做佛经忏悔并不是坏事,也是方便传播佛法,是佛祖对大众的慈悲之心。但是注意不要追求mon

记者:请您给我们展示一下,在修行相对欠缺的今天,如何深入修行,弘扬净土宗的独特法门,就像法门一样。学明长老:就灵岩山寺而言,弘扬净土宗首先要落实到佛学院教育中,开设净土宗课程,系统学习净土宗。第二,念佛堂要办好。念佛堂要八小时供奉佛,每天按时上香。炼佛第七期念佛需要12个小时。早上和晚上,佛教徒在佛寺接受教育,在佛学院上课。自1980年以来,灵岩山寺庙每天都实行这一制度。净土道场,根据尹光大师的祖训:只念佛。

学习明朝长辈语录。

作为僧人,比如背负家业重担的人,无论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经济,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清正廉洁,强化内在素质,打造外在形象。这是重中之重。不管建什么佛学院甚至寺院,关键还是看僧人有没有道场的道学之心,道场的道学精神。

慈善是为了回报社会和公众。没必要给慈善机构捐很多钱。关键是要量力而行进行慈善。

佛教的推广还是应该以门派为主。中国的佛教教育也应该以门派为重点,以门派为基础。

对于今天的僧侣来说,重要的是要记住,金钱是不可或缺的,它来自于十个信徒的供养,这样才能用于心安和道德修养。适可而止。

净土道场,根据尹光大师的祖训:只念佛。

Baidu
map